昨天聽朋友說,她女兒上小學之後跟不上進度。因為其他同學幼稚園時就先學過了,所以老師課程上很多都帶過。最後女兒跟不上進度,老師還覺得是不是小孩的智力有問題,請家長帶去做檢查。

其實這件事,我聽了很生氣。台灣整個事情都被扭曲了,所有的人都在瘋狂地做一些瘋狂的事情!

第一次看到"提前學習"這種做法是我在高中的時候。同學在高二的時候就在補高三的物理化學,他是資優生。我當時覺得—哇!這個方法真聰明。

但是現在所有人都知道了這一招,而且把它延伸到了小學之前,這件事就不再那麼有趣,而是很恐怖。

你宏觀來看,整個國家的幼苗,通通被送進一個密閉的空間裏,完全與外界隔離,直到長大成人…

而這群孩子的成長過程,幾乎與真實世界沒有情感上的連結,不了解實際生活的辛苦,也感受不到其他人的感受。

(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冷漠化"過程)

這一切為的是什麼?

「有個好的學歷,將來找份好的工作。」

但是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這個預期的目的地早就已經沒有東西了。

我講個故事給你聽。

吳念真小的時候住在九份的村子裏。那時候全村的人都不識字,唯一能認字的只有兩個人,一個大家喊他師傅,另一個就是吳念真。也因為只有他們會認字能幫大家讀信,所以全村人都非常尊敬他們,而他們也會有一種讀書人的責任感,想辦法要回饋鄉里。

(不只是吳念真,在那個時代,這樣的人很多,我爸爸也是其中之一。)

然而,國民教育改變了一切。幾十年之後,文盲完全消失了。你會識字,不再會得到人家的尊敬,因為,你會看、我也會看。

老實講,如果吳念真是出生在這個時代,他的人生境遇會完全不同,而你也不會聽到這個名字了。

(相似的情況,也發生在老師、醫生的身上。這個時代的老師和醫生都明顯地感受到自己的地位在下降,越來越不受尊重。當然,這不只是教育的問題,網路資訊的普及化、專業工具的平民化都有關係。

而且和第一代不同的是,第一代會知道自己的養份來自於村民(他是全村人的驕傲),所以成就後會要回饋鄉里。

但現在的第二代、第三代就完全不同,他們的成就是來自父母複製自己過去的成功模式,結果就是,第二代以後會將成就歸功於自己(那是我努力的成果,其他人是你們自己不xx.....)。)

所以,當所有人都在做同一件事的時候,你怎麼還可能得到你要的東西?

這個時代所有人通通都是大學生了,而且研究所畢業的人也一堆,你說學歷對工作的保障在哪裏?

再來是這個時代的變化。

念書=>學歷=>工作,這個模式最有效的時期,就是整個國家在經濟成長的時候。因為經濟成長時,企業的職缺會不斷的增加,而篩選人才的條件,就是學歷。

但自從製造業外移之後,工作機會永遠都是不夠的。也就是"永遠會有人一定比例的人找不到工作"。(而製造業的榮景是永遠不會回來的。)

你一直以來只栽培小孩如何找工作,卻沒有教他怎麼創造工作,可是事實上,就是沒有那麼多工作,等有一天發現找不到工作的人竟然是他時,怎麼辦?

最後,還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這個時代企業的競爭激烈異常(因為網路平坦化的關係),企業的壽命比起人的壽命還要短很多,也就是說,一個人一輩子至少要換三四次工作,甚至有些產業將會完全消失。那麼…

你原本期望的"工作保障"在哪?

醒醒吧,乳酪早不在它的原本的位子了!你還要等你的孩子大學畢業後,才生氣地問「是誰搬走了它!」嗎?

所以最聰明的人就是…

早早就跑去考公務員了。

但這是對「個人」很聰明,但對「國家」卻是很愚蠢的一件事!

因為要進入公務體係的這一群,不是為了讓國家更好,而只是想要得到保障。然而,他們在得到保障的那一刻起就與社會脫了節,一個一直都能領到薪水的人,怎麼能夠對領不到薪水的人感同身受、致力改善?

不信你就看看身邊,曾經有多少個聰明腦袋,才能就這樣被埋葬在公務體系下,好像他從來不曾擁有。

(最聰明的人,努力做的事就是努力試著把自己的聰明永遠擱置,這還不夠荒謬嗎?)

於是,整個最聰明的做法就會是—>畢業後直接當公務員,然後早早退休。

這表示什麼?我們能產生的公務員人才,將越來越缺乏歷練。

(如果你的外交人才通通都是台大畢業的好不好?

當然不好!因為這些人通通沒有看過這個世界,腦袋裏根本沒有其他國家,完全缺乏世界觀和實務的經歷,但這卻是對他們而言最好的選擇。)

這一整個都是問題,而且還會惡性循環。在我看來根本就是一個大崩壞!

我一直想把這整個混亂的情況寫出來,可是實在太複雜了,我很難清楚的描述這一切。

當然我還是得回答,身為父母在這種情況下到底該怎麼辦?不然這一片就成了抱怨文了,這實在不是我的風格。

我的看法是-

和目前的"提前學習"和"壓縮"相反,我們應該「把孩子整個學習的時間拉長並放慢」,以求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除了純知識的學習,還要融入工作上的實踐。

也就是在當學生時,除了讀書以外,還要有適當的打工或是去公司實習的經驗,或嚐試小型的創業都可以。

當然工作會影響課業,所以應該把整個教育時程拉長。(也就是同樣大學畢業時你的年紀可能會比其他同學年長一點。)

以芬蘭的例子,高中學生在高三畢業後,會先休息一年,去別的國家旅遊或者先去工作,然後一年後再決定接下來的方向。

我想這就是一種不錯的做法,至少你在上大學之前,已經工作過,這絕對會讓你比較務實,而且更清楚方向,畢業後也更快能夠銜接職場或投入自己的事業。

(找工作和自主賺錢這兩種能力在學校畢業前都應該同時具備)

前面多投一點時間,我想會比一路一直證明自己比別人優秀,比別人更早完成學業,最後頭抬起來時卻一片茫然來的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 的頭像

    郭的智慧寶庫─ 教養 ‧ 人生 ‧ 創業 ‧ 投資 ‧ 世界觀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