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 趁著今天還有一點點時間,我決定公開「如何解決貧富差距」這個大問題。

「貧富差距」是資本主義運作下無可避免的副作用。不論是過去的西方國家,還是現在的中國,都無一倖免的必須面對貧富差距這個問題

但你可以透過觀察別人的歷史,看到每個國家是如何嘗試去解決這個問題。

在台灣,一般人最熟悉的就是成立工會或勞工團體,透過抗爭去要求資方改善對勞工的工作條件或增加福利。

這是一種最符合直覺的做法,因而在每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定都會發展出勞工抗爭的這種做法。

但如果你跳出來看,抗爭的做法其實是一種建立於「敵我對立」的情緒性思維,雖然有效,可是會產生副作用。


最極端的例子就是「共產主義」。

在近代西方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馬克思看到了資本主義所產生出來的貧富差距和階級不平等,認為資本家是透過剝削勞工而取得財富,於是寫成了「資本論」一書。而這本書的後續影響就是產生了「共產主義」,主張土地與資本財產為所有人民所共有,要創造一個沒有階級的社會。

(馬克思後來指控自己的理論被工運人士用來發動革命,並否認自己是馬克思主義者(共產主義)。)

我們現在回頭可以看到共產主義在實務上的問題,就是這樣的理想社會必然先產生一個統治階級,並將權力集中在這些人身上,然後社會才能夠按照他們制定的規則運作。

(這對當事人來說未必是壞,但如果你不在這個體制內,通常你不會希望進入這種體制。)

當然,最後演變成共產主義革命是一種極端,但是副作用次一等的,就是死傷衝突。

幾乎每個國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都會有一個時期是工會(或勞團)快速發展的階段。工會成立的立意是好的,在很多情況下,也的確起了保障勞工的作用。

但工會一樣是「人」的組織,不管是營利或非營利,只要一個組織發展到某個程度後,就很難保持原本單純的初衷,往往最後都會演變成「權力的競爭」;不再只是為了保護當事人,更多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結果是以犧牲勞工的代價進行抗爭或流血衝突。

在美國汽車工業城(勞工重鎮)「底特律」由盛到衰的歷史中,除了大大小小的罷工沒有少過,還發生過幾次重大的死傷衝突。從好的方面來看,這些衝突的確增加了法律對勞工的保護;但長期下來卻造成美國汽車產業的成本居高不下,汽車廠只得移往別處生產,最後甚至導致底特律市政府的破產.....

而隱身與此時間軸平行的,則是工會勢力的不斷擴大;結果在2012年,密西根州的國會制定了「工作權利法案」,目的是要讓普通勞工有“不顧工會的反對而去為資方工作”的權利。工會的出現原本是為了保障勞工的工作權利,但後來居然要立法保障勞工工作的權利不會因工會阻撓而受到傷害....

我在說的不是說工會不重要,而是“以「敵我對立」的對立意識要解決貧富差距,往往會產生顧此失彼的副作用”。

所以,解決貧富差距的方法,是不是有除了對立意識以外的思維?

當然是有。

例如歐洲國家的「社會主義」,或者日本的「國家社會主義」。

這一類作法很容易理解,就是透過較高的稅率,提供所有人民較高的社會福利。這種優點就是副作用少,但它有個基本前提— 國家的經濟發展要先達到一定程度。也是說,你的國家必須先發財,然後才有辦法去照顧每個人。

可想而知,現階段的台灣不太能這樣做...

之前我在思索,是不是還有其他可行的方式能改善貧富差距這問題。

後來我終於想到了,而且也看到其他國家有人這麼做,我稱之為「道德資本主義」。

「道德資本主義」的意思,是利用資本主義產生的工具,去做道德上的事。換句話說,我認為資本主義產生的問題,解決的鑰匙仍然在資本主義身上。

具體的做法就是—

“我們應該要有系統地去大量栽培「社會企業家」。“

有別於一般「企業家」,我所謂的「社會企業家」是指,你要用企業家的能力去創辦「不獲利的公司」。而所謂「不獲利的公司」是指對投資人(股東)而言無法獲利的公司。

如果一家公司能從市場上賺到錢,但是股東卻沒有獲利,這種公司仍然有存在的價值,因為它的價值就在「養活員工」。

員工的薪水,在公司的支付順序上優先於股東,因此雖然股東不賺錢,但員工仍然會領到薪水。

換句話說,這種公司的經營不是以獲利為目的,而是「創造員工最大的福利」為目的。

如果我們能賦予投身勞工運動的理想年輕人創辦企業的能力,然後去開創盡可能多的「不獲利公司」,我相信這會是解決台灣貧富差距問題的一大力量!

為什麼我要講這個東西?因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已經在很多國家上演過;我們沒有必要再犯一樣的錯誤,甚至是在更低的基礎上.....

我們應該走出自己不一樣的路。

為什麼我們有本錢走不一樣的路?因為我們擁有的是東方思想,東方思想裡有個核心叫做「仁義」。

什麼是「仁義」? 「仁是人之心;義是人之路」。

不像西方的資本主義是強調自己的利益;我們的文化裡就是要考慮到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雖千萬人,吾往矣」;這些就是有別於西方的東方文化,而她的精華不在別人家,就在台灣。

西方的國家會有左派右派之分,但我們的文化就是「融合」,在考慮自己的同時也考慮別人;如果我們能夠結合自身東方文化的特點,和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的歷程,我們就應該走出自己的路。

如果只是照着別人的路走,我們只能跟在人家後面,永遠沒有辦法成為領路人,而後隨著他國家的崛起,台灣的自我價值也將隨之褪色.....

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

 

f256x256.png

翻譯小雅(中日翻譯)LINE機器人

我開發的翻譯機器人,用LINE掃描後加為好友,在對話中把它邀請進來,他就會把每一個訊息中翻日、日翻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