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大概可以分成幾個面向,技擊、勁的探索、內功(氣功)、表演(藝術性)、文化。這五個面向彼此獨立,意思就是「你如果要很能打,不一定要懂勁;反過來說,你能把勁練到巧妙,也不一定能真的能打。」

 

通常這五個面向會由一門拳(例:形意拳)串起來。但過去這五個面向是混在一起的,所以很多事情我們看不清楚。

 

比如說,我花了很多時間鑽研勁的巧妙,在這個面向我的確是個專家,但是不是代表我能夠在擂台賽上打贏?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比賽要贏,經驗、反射、體力、耐打性、戰術才是關鍵。很多巧妙的勁和招式,實務上是用不出來的。

 

同樣的道理,即使你把內功到了能通鬼神,被一個完全沒有內勁的人k到一拳,一樣是眼冒金星、顱內出血。所以如果要發展技擊,就要以非常務實的方法去訓練,不能有太多的自我想像。

 

但反過來說,勁的探索就沒有價質嗎?倒也未必,用食物來比喻的話,技擊就像吃粗飽的食物,它可以解決很實際的問題;但世上不是只有為了讓你吃飽的食物,像法式料理是為了「品嚐」存在的,她是把吃當成了一種藝術,「品嚐」是為了獲得一種心靈上的愉悅。對內勁的探索就像是這樣。

 

過去一個門派會含納這個五個面向,是因為弟子每個人感興趣的不同,所以你仔細去觀察,一個大的門派裡一定有些人特別能打,但往往套路打起來就是缺乏美感,而那些內勁練得出神入化的,往往也缺乏實戰經驗。

 

所以門派其實是一種團隊的概念,有點像企業越大資源越多。但過去我們混淆了這個概念,所以我們以為一直練內勁就會變強,或者只會打的人是大老粗,這都是一種誤解。

 

我們在概念裡要先把這幾個面向獨立出來,然後取你所要的去發展,要知道自己的價值,也不需要貶低別人。因為每一個面向的發展都是獨特的。過去是由很多不同專長的人組成了一門拳,接下來的時代則會是一個人因為練了拳(不一定一門)成為一個更獨特的個體。

這些概念其實是一張地圖,希望後面人的路能走得更順利,因為那是我們用青春走了很多冤枉路後才看清楚的。

arrow
arrow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