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沖繩準備生活先住了一個星期,有些感受跟以前旅遊時大不一樣。採購日常用品時就會發現,原來台灣的特點真的是「便利」。
舉例來說,想買個台灣常見的魔術拖把,結果買不到,奇怪了,這個拖把不是「日本的」魔術拖把嗎,竟然在日本買不到?而且其他的拖把難用得要死…
另外,我只想要便宜大捆的膠帶,並不需要有質感、我想要什麼都沒添加的沙拉脫,但日本的洗碗精就是加了好多功能。
台灣實體店、菜市場有很多便宜好用的小東西,但日本並沒有,日本都被那幾家超市、賣場壟斷。我並不需要每件事都有質感,但在日本好像沒有得選。
再例如熱水器,日本洗澡之前要先按熱水器鈕,原因就是它是「溫控式熱水器」, 也就是日本沒有「單純的熱水器」;但你沒得選,因為它從一開始就被內建在建築體。
另外最有感是—日本沒有不囉唆的汽車
我不能不扣安全帶,也不能沒有打入P檔就熄火,它會一直叫,叫到地老天荒…
你可能覺得這些是很體貼的設計,但我覺得日本和其他國家不一樣的是,它並沒有給你選擇的權利。
其他國家的是市場機制淘汰掉品質不好的產品,但日本則是政策、法規和財團壟斷限制了人民的選項。
原本我以為在日本買一台電視就跟在台灣的買電視一樣,買了以後才發現日本的電視竟然有sim卡插槽,插了這個卡以後,直接將屋子裡已經有的配線連接電視就可以收看節目。
這個意思是,電視業者已經在所有的建築物都安裝了配線,而且和電視機製造商串好,讓每台電視機上都有sim卡,這樣當你開始收看節目,節目業者就可以跟你收錢。
然後當我開著租的很老的車上高速公路時,車子內部竟然出現了提示語音(不是從導航,而是從車子內部),告訴我這台車沒有裝ETC,不能走ETC車道、必須走一般車道時,我真的覺得毛骨悚然。
我覺得這裡的人被控制了,被關在一個巨大的保溫箱裡。所有的事物都貼心的為你著想,但其實另一面的意義是,這些產品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告訴你「你只能長成某一種人」&「我們的社會只接受這樣的人」。
這個人停車的時候一定會打到P檔、開車的時候一定繫安全帶、他不需要知道熱水器是怎麼運作的、也只知道買了電視把線插上就可以看。
他完全不需要知道世界是怎麼運作的,他只要付錢,我們的產品就會把他照顧得好好的。(別問我他如果付不出錢的這種問題…)
我覺得太囉嗦了,每個東西的背後都有人在你身上用心思,過多的體貼變成了負擔,就像免治馬桶座一樣。
媽的,我就是想買個沒那麼多心思的東西,你管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