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晚上去百世達租片 路上發現原本一家開了很久的藥局已經搬走
隔沒幾步路 有一家骨董店也沒開 對面一家服飾店也關門掛出出租招牌

上星期聽我妹說 出國玩一個星期回來 驚覺她家附近很多店都換了
我才想到這邊郵局對面一家50元便當店 一年前開幕時還大排長龍 沒想到兩個星期前要買便當
才發現已經關門   還有原本一家三角窗的7-11 也是經過時突然發現找不到 原來不知道什麼時候退到隔壁兩個店面外 比較不熱鬧的角落...

像這種住家附近的小變動 稍微留意後才發現最近頻率變高了

景氣不是應該有復甦嗎?但從這些現象看來實在不太樂觀...


總是會一些人看了富爸爸或成功致富書籍想創業


 我覺得不管是自己要創業 還是鼓勵人家創業 最好都再謹慎保守一點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看: 「創業並沒有那麼容易!」 (真的,好好記住這句話。)


創業並不像書裡說的那樣容易(或者應該說比書裡說你會經歷的困難更要痛苦上幾十倍),不是簡單幾句保持樂觀、學習的心態就能成功。(尤其如果你又是新產品新市場型的創業)

這不是因為書上說的是假的 而是要留意有一些現象

例如:
1.台灣是一個很小的內需市場 小到有時候你會養不活自己

台灣很少有一家公司能夠只靠單一商品就能發展起來
但在美國卻有不少人能夠靠一個主意或單一產品就發財 原因就是她有個超大的內銷市場
如果你是美國人 透過網路的平台或通路 你就能把一個產品賣到全國 賺全國的錢
在台灣賣只有 50,000元/月的營業額 在美國放大1000倍以後 就成了500萬/月
就算你不想做大 也夠你過很爽的日子 但在台灣 你卻會餓死...
(所以上一代的中小企業都是外銷起家的)


2.電子/科技業無利可圖

我最近買一台2手導航機花了900元
我查了一下 這款導航機六年前的價格竟然要13,980元
為什麼二手現在不到一千元?
因為目前全新的導航機只要3,000~6,000元 功能、圖資都更新更好
沒有人要跟你買1萬3的價格了

這表示什麼?
這表示你賣出產品扣除通路成本後原本有70%的毛利 現在可能只剩20%
而且還會越來越少(錢越來越難賺)

原因就在於3C商品的價格下滑的速度實在驚人 而且無人也無力抗拒這現象

我這幾年都在3C產業 除了那些已經佔據山頭的國際大廠
我很好奇到底還哪些國內廠商真的有賺到錢??

我翻了一下一些大廠的財報 92~98年間
宏碁的毛利率 從5%降到3%
華碩 則從 17%降到5%
鴻海 從 6%降到4%

很多人不知道毛利率3%~5%代表什麼意義
這表示
i.如果1個產品在生產到交到客人的過程中 損毀/被偷/錯帳
你等於其他20~33個產品都在做白工....
(所以絕對不能出錯)

ii.如果毛利率持續下滑 公司要賺一樣的錢 就得賣更多
賣更多表示事情更多 但人不能增加
所以這個產業裡工作的人只會越來越辛苦...

事情會越變越多 而且絕對不能出錯
最後的結果就是累死 這就是科技業的宿命

連產業裡的龍頭廠商(而且是世界級的)都只有這點毛利
在國內想創業 你如果沒有資金挹注(大公司出錢投資的創業)
要能賺到錢 你說有多難?


3.餐飲業的紅海競爭

我以前也賣過吃的 賣吃的好處是門檻低 而且市場穩定存在(誰不用吃飯?)
但是賣吃的會有一個現象:

大家都在分同一塊大餅

越不景氣 賣吃的人就越多 一塊大餅也就越多人分 而且每個新加入的都會做特價
結果就是 只要這條街上有新店開 就會吸走你的客人
等一陣回流後 又一家新店開 吸走客人....

而且只要做吃的 就不能忽視"麥當勞"
只要麥當勞降價 看到麥當勞前面排滿人 那你的店裡客人就會稀稀疏疏...

因此做吃的 除非你已經是百年老店 不然很難不受其他店家影響

(即使是加盟 好光景也很難持久
像鮮芋仙先前被爆料 每個月150萬的營業額 實際上卻不賺錢
另外阿好嬸 被爆料添加香豆素 沒多久我們這邊這家就掛出"頂讓"...)


4.廣告或報導誇大

我前些陣子花錢去學如何對媒體發新聞稿後才恍然大悟
很多報紙、雜誌、新聞上報導的故事裡很多數字都被灌過水
店家/公司想透過媒體曝光 但你如果不賺錢或沒賺那麼多 誰要報導你?
(你不先假裝你成功 你怎麼會成功?)
但實際上是不是真的成功 那就看良心了...




標題「創業之終結」是幾年前一本書的書名 內容就是一位創投在說台灣科技業好像已經找不到可以投資的東西 我也有相同的感覺

上面寫的這些都是我的切身經驗 在台灣創業就是有這些限制 這是書本裡沒說的
希望能對太過樂觀的人能有點澆冷水的作用

但反過來說 每個時代都總是會有人能賺到錢 如果你真想創業 也許可以想想怎麼避開上面這些限制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