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心要夠堅強才行。


創業的過程真的很辛苦,但不一定是身體上的辛苦。許多時候會因為初期的資源不多,把能做的事做完後,其它想做的事一時之間看得到也做不到,於是就只能閒著。所以身體上並一定辛苦,就算體力上勞累也都還能忍受,對我而言最大的挑戰,其實是心理的壓力。


創業往往是「千萬人,吾往矣」。你看到一些其他人沒有看到的機會,所以你決定朝這個方向前進。但也因為只有你看到,別人看不到(如果別人也看到,那他就是你的競爭者了),所以反對和批評的聲音從來就不會少。


很少人擁有無懈可擊的信心,能夠對抗所有不認同的聲音(信仰有助於強化信心)。如果你運氣好,很快有實績可以證明自己是對的,那當然再好不過;可是當事情進展地沒有那麼順利時,外在的閒言閒語很容易就會浸入你的心,甚至動搖你的價值觀。


而且批評如果是來自競爭者,你還可以一笑置之;但當批評者是你的家人,甚至是你最親的人,那麼你就很難不感到受傷...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但很多時候由於提出批評的人本身不用負責任(成敗與他無關),而指摘對方又是突顯得我比你行最容易的方法,常常講的話都超過了自己的能力而不自知。


創業並不是你認為理所當然該怎麼做、你就能做得到的。很多看不見的地方其實限制了你的行動,這是平常在大公司上班的人根本看不見的。(像我也知道要推出最好的產品來建立品牌,但要做出最好的產品你先要有最好的人才並用最好的材料,問題是─「如果我有錢,我幹嘛不這樣做?就是因為沒錢才會創業啊!」) 但又因為對方無法理解,面對批評時創業者往往像啞巴吃黃蓮,說什麼也沒用,只能把氣吞下,多做點事,期待將來的成績能夠證明自己。


要耐得住寂寞


當然面對和自己不同的意見時,不是都一概拒聽,還是要經過咀嚼才知道包在情緒裡面是不是還藏了黃金。


創業有時會陷入迷霧,你感覺一片白茫茫的背後有東西,但穿過去後會是滿城黃金還是海市蜃樓你也不知道,當然你可以聽取很多意見(尤其反面意見有時候幫助很大),但沒有人能夠真正知道答案,直到你穿過彼岸實際到達為止。


這時不管別人給你提供了多少意見,最後下決定的還是只有你,你必須獨自承擔起所有後果。(例如:要不要向銀行借100萬開發新產品?如果產品失敗,這錢到底該怎麼還、還不還得起?)這種情況下承受的壓力旁人很難理解,他可以跟你討論,但他就是無法體會你的感受,有時候連最親密的另一半也做不到,這種寂寞的感受還真是難以言喻...


 


這篇文章並不是提出什麼看法,只是抒發一下感觸,如果你將來也經歷,那麼至少你會知道汝道不孤啊。


 


 


 


 


 


經營和投資只是在企業中不同的位置
經營可以了解人性  投資則會知道經營的極限在哪邊
事情看得夠多  就會了解企業生老病死的規則
大概就跟企業的算命師差不多
看一點徵兆  大概就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散戶之所以會賺不到錢   其實並不是資金大小的問題(不是大戶小戶)
而是對於企業  散戶永遠把自己視為過客  而不是股東
(這也是為什麼會稱為 投機"客" )


只要以企業的角度來看其他企業  股票的迷霧就會消失  沒什麼好神奇的 
多數人買賣股票只是在自欺欺人而已



創業者的寂寞  其實不在員工的人數
而是缺乏能跟你站在同位置討論的對象
(創業時能有合得來的共同合夥人是很幸運的  這種情形很少見)


上班族總是為辦公室是非所困擾
卻不知有對象可以讓你打屁 抱怨 勾心鬥角 其實也是一種幸福
老闆就是身邊圍了一堆人  卻沒有是一個朋友的奇特角色
耐得住寂寞  就是創業者應該要有的心理準備
(不過還是說得比較容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