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資源有限(資金有限、人力有限、經驗有限....),而風險卻是未知。


很多人一開始只是憑著一股"憨膽",就一頭闖下去,其中運氣好的賺了錢,就被大肆宣揚,
像新聞、報紙常常有這種報導:25歲年輕人 從事網路拍賣, 最初只用3萬元投入,現在月賺50萬元;或者34歲老闆原本是竹科工程師,因為被裁員,決定自行創業,目前一年營業額900萬....


這種報導很吸引人,但其實掩藏了很多問題,例如:
報導總是取最大值,50萬可能是營業額(而且可能是最大值),扣除所有的成本後,賺的錢可能10萬不到...
(有 很多老闆都以為收到的錢就是賺到的錢,完全沒有財務概念,真的!)


又例如:
即使真的一年能夠賺個100萬、200萬,問題是,到底能夠賺幾年?
(如果真的回去翻三、四年前的報導,才會發現其實很多店、生意早就收起來了)


還有最大的問題是:
一樣闖下去,但結果是失敗,沒有被報導到的那群人到底有多少?後來怎麼了?
(如果你真的要創業,應該先了解這群人經歷了什麼事,再想想你願不願意成為其中之一。)


...............................



雖然每個人都知道創業的風險很大,但是如果你真的就是非創業不可,那麼到底有沒有什麼辦法能降低創業失敗的風險?



我想,還是有方法的。



創業不一定全是高風險,因為創業的方式本身就有高低不同的風險,換句話說,也存在極低風險的創業。


最低風險的創業方式,就是長時間在同一個行業裡工作,除了累積資本之外,更重要的是累積所有的相關專業(包含技術、知識、市場、能力、人脈...等),等一切條件成熟時,出來自行創業自然就水到渠成。


這樣想就容易懂,如果你的朋友在這行待了很久,而且正是這一行裡的數一數二的專業人才,目前只缺資金,你願不願意投資他?
(應該會捧著錢請他別漏了讓你入股吧!)


這種創業方式 失敗的風險最低,也就是說最容易成功。最好 的例子就是張榮發。
(張榮發在成立自己的公司之前,待在航運業已經十幾年,有興趣可以看傳記,這邊不多說。)



相對於低風險創業,另一個極端就是高風險創業。


例如有些公司(或店面)創立之出,沒有錢、沒有經驗、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想法或技術,也不知道市場存不存在。


像在這種情形下,一切都未知、失敗的機會太高,因此如何能降低風險,就是很重要的課題。



這裡有一個訣竅,如果沒說出來,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知道。
這個訣竅就是─


                   在實際投入之前,先進行.......「測試」。


 


所謂「測試」,就是在創業之前以最低成本、最小規模的營運去模擬實際狀況。



(這很像我們要泡湯之前,會先以腳尖先下水,測試一下水會不會太燙,免得全身下去被燙的起水泡。所以也有人稱測試為「試水溫」或「試市場熱度」。)


---------------------------------------------------------------------------



這不只是高風險創業適用,一般創業介於高風險和低風險之間,也同樣適用這個技術。


我們用比較普遍的例子來說明。


假設你覺得這個地方開一家牛排館應該會賺錢,但你從來沒從事過餐飲業(更別說是牛排館了),而且牛排館一租個店面、裝潢、人事下去100萬就花光了,萬一不如預期,沒賺到錢就算了,還債築高台那可就慘了...


這種時候我們就要「先進行測試」。


例如,你覺得開牛排館會賺是因為這區域沒有賣牛排的人,但這裡的人應該會想吃牛排這樣的東西,(你認為有"需求",但不確定。)這時候我們可以先以一個小規模的方式去進行測試,例如:租一個攤位。


租一個攤位,不需要太高的租金成本,也不需要裝潢,人力不多,但是從客人吃的反應,我們就可以得知"這個地方的人是不是真的想吃到牛排這種東西"(有沒有需求);除此之外,由小規模的人力,我們也可以對人員的數量、遞補、訓練,還有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更有概念。


而且最重要的是─萬一結果跟原本想的不一樣,虧損也不至於太大。


 


這就是「測試」的原理─透過小規模營運以接近了解實際狀況。


 


除了上面用攤位模擬店面是一種測試以外,測試還可以應用在很多層面,
例如:
新產品大量生產之前,先生產小量進行試賣,免得生產了一堆賣不掉的庫存;
在花大錢做全國性的報紙廣告之前,先進行小眾雜誌廣告,測試廣告的訴求是準確的;
將同產品在不同的地區以不同的價格小量販賣,測試出市場能夠接受的合理定價....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很有用的技巧,在實務上可以降低失敗的機率,希望對想創業的人能有一些幫助。


                                                                          


 



-----------------------------------------------------


「測試」的定義應該是:


      對於未知或不能掌握的部分,做一些事去證實猜測或更進一步了解情況。


 


所以市調其實也是一種測試沒錯,只是通常離真實情況最遠,最容易出現失真。


 


假設我們要開發一種全新的拖把,特點是非常輕。


如果我們做對消費者做市調(口頭或書面的),因為受測者對"輕"只有憑空想像,得到的結果很容易就得到極大的誤差。


如果能夠進一步做出個能展現特點的雛型(例:有真實重量的拖把),受測者就會更有概念這拖把是不是他想要的。


再進一步,如果受測者能夠實際使用,得到反應就會更真實。


如果受測者必須付費後才能夠使用,這時候受測者的心態就更接近消費者,得到的結果也更準。


...................依此下去,直到推出實際產品並上架銷售。


這中間可以有很多層次,至於要哪個程度的測試,就看當時能夠承受損失的能力。



由於創業初期各方面資源都有限,如果測試結果沒有想像中的好,就要好好考慮一下是不是換個產品,免得走進死胡同,不只燒掉錢,連時間都賠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