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從商變得務實以後,我對於中國的武術有了完全不一樣的理解。

我從實際面總結後來對武術本質觀察得到的結論,歸結成以下十個"實戰打法要點",今天我把它寫下來,除了要在兒子的訓練過程中徹底實踐外,也希望能讓學中國武術的後進變得更強,有機會到世界舞台發揚光大。


1.實戰跟套路是兩碼子事,要把套路和招式從你腦袋中拿掉。

套路是一種藝術和一種身份識別。要知道,沒有學過套路的人一樣能打,而且往往比你更強;散打和你的差別,是你有門派而他沒有,如此而已。

除此外,太巧妙的東西實戰時根本用不出來,平時當興趣玩可以,千萬太當真。


2.知道打哪裡,比什麼招數都重要。

上半身的攻擊目標是下巴,下半身的目標則是大腿。擊中下巴對方就會倒;踢對方大腿則要用你的脛骨,正確踢中幾次後,對方就會站不住。

其次,沒有護具的話,打擊肚子也可以。如果對方腹肌鍛煉的很好,則打擊側腰(側邊肋骨下方腰部,也就是俗稱的脾髒攻擊),因為那邊練不出肌肉。

其他部位的打擊都不太有效,無法制止對方的攻勢,所以別忙了,把力氣省起來。


3.不能只有拳,要能踢,要能摔,要會擺頭。

把筋拉開,至少要到能踢到對方下巴的高度。如果你不會腳踢,你就很難學會防守對方的腳踢。

至少要有一個習慣性的摔法。如果什麼都不會,那麼就衝過去抱住對方的腳,然後把它抬起來。

要學會拳擊的擺頭閃避,這比你想像的有用。中國武術裡沒有這個動作,所以遇到對方窮追猛打時,往往只有挨打的份。


4.練習時,要想像出一個人,越具體越好。

要能清楚感覺到他的位置、距離、高度、動作,明確知道自己在打擊什麼;也要想像那個人對你進行攻擊。少了那個想像的人,很多時候都只是白練而已。


5.用拳頭打擊時是用指節,不是拳面;腳踢時要用前腳掌,不是腳背。

這個小技巧會讓你的威力增加50%。


6.練打,是在進行模組練習。

主要是針對對手常見的攻擊動作,把自己的反應鑲嵌進去,建立反射。

除了要建立常見一般性的反射(例如面對對方的正拳和勾拳),還要針對對手的習慣動作建立反射。

PS.所以要使出傳說中的崩拳,先前必定有一個餌,引誘對方做出某個反應,而這個反應剛好進入你的模組。換句話說,如果你三體式站得好好的,那麼你崩拳怎麼也用不出來。


7.
每個模組都必須至少是兩拳或一拳一腳(或兩腳)以上的組合拳,不能只有一個動作就沒了

組合拳有三種。

第一種是簡單的連續攻擊。

模組是為了打開一個“機會”,一旦逮到就要窮追猛打、不能中斷,直到徹底擊潰對方的態勢為止。

 

第二種則包含指上打下、聲東擊西。

兩方都在戰鬥狀態下,對方會跟著你的動作反應,招式並不容易得手。所以發現你的動作會黏著對方的反應時,就要使用指上打下的組合拳。也就是每一招的前面都要加一個"試探拳",吸住對方的注意力,然後打其他部位。

舉例來說:先出拳打對方下巴,緊接著下方出腿掃對方大腿。下巴有沒打中不重要,但氣勢上一定要認真到讓對方真的以為你要打下巴,而對你的腿踢毫無防備。

 

第三種組合拳則是防守的同時攻擊。

類似指上打下的道理,只是這時對方的注意力是在你的某個部位。反正,防守的同時就要出拳或踢腿。

PS.你可以留意一下每個人實際對打時的注意力在哪,通常都會有個焦點。魔術的訣竅就在於先吸引住人的注意力,然後從對方沒注意到的地方動手腳。實戰的時候記得要變魔術。


8.練習時,出拳能要連續出,踢腿要能連續踢。數量也是一個重點。

一場拳擊賽,拳擊手要出拳七百次,沒有足夠的鍛煉,到後面手根本就舉不起來、腿也抬不動。


9.體力很重要,耐打也很重要。

所以要把腹肌練出來、把體力練到遠遠超過對方。如果做的到,那只要耗盡對手的體力你就贏了。


10.你要準備一個絕招,目的是「出其不意」。

對方如果有經驗,那麼正常的拳打腳踢作用都不大,所以你要至少準備一個絕招,旋風腿、回旋踢、什麼奇怪的招式都可以。重點是要「出其不意」,要讓對方錯愕或震撼、在心理上落於下風。

如果你什麼都不會,那麼一開始就衝出去給他一個飛踢也可以!

出其不意的絕招,常常導致比賽時情勢的逆轉。


11.如果是比賽,則要有戰略和戰術,最好還有一個教練陪著。

戰略是大方向,比如說你要節省體力,還是要速戰速決,或者你想先看清楚對方的招式,再做應變;戰術則是針對對手的特性,所制定扳倒對方的方法,例如對擅用腳踢的選手,找機會撈腿....

旁邊最好有教練,從旁觀者的角度下達明確的指令。(當然,教練和選手之間也要建立起一套明確的命令-動作模組。)


12.
再說一次,不要太相信中國武術的神秘。


整勁很好,不過,單純的一個拳頭也可以把人揍暈。所以記得,一定要很務實!

以上。

(所以現在你知道了,為什麼中國武術在古時候打法和練法是分開的,而打法又只傳某些特定的人選,不是每個人都學的到。這就是一切的秘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