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是我看完看見台灣時的想法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部片子,那麼這篇文章就先別看,免得影響了你的體驗。

(你應該先有自己的想法,然後才能交流,不然你就會把別人的想法當成了你自己的。)


我認為「看見台灣」是一部很重要的影片,原因是— 它是台灣在尋找自我認同的一個代表性作品,這是它的歷史意義。

從228事件後,台灣有很長的時間都處在一個自我分裂的狀態,族群的對立,讓台灣一直沒有辦法對「自己到底是誰」找到共識。

我們到底是中華民國還是台灣?上一代的很清楚,下一代的也很清楚,偏偏我們就是過渡中的這一代— 

舉國旗人家說你是藍的、舉台灣旗人家又說你是綠的⋯

我們很困惑,所以我們這一代用盡力氣在尋找— 「我們到底是誰」。

可是這個答案你從空中往下一看,就很清楚了。

你熟悉的山、你熟悉的海、你熟悉的田,還有,你熟悉的人們⋯

平常你一直氣憤誰誰誰的立場跟你不一樣,從空中看時,那個界限就消失了。不知道為什麼,看到地面上的人每一個人都在熱情的跟你招手,這一幕讓我很感動。

因為那個感覺很熟悉,你根本不用看清楚那個人的臉,你就知道他跟你同一國;因為你很清楚,那個就是台灣獨特擁有的「人情味」!

你知道,地上的人們和你沒那麼不同,他們就是你的姐姐、你的兄弟、你的同學、你的鄰居、你的姑姑,你的阿嬤⋯ 

所以,我們是誰?

"我們"就是台灣人!

如果你認知到了"我們是一體的",那麼再去看看"我們"對環境做了什麼事,你的感受就會不一樣了。

山上的樹被砍倒,統統換成了檳榔樹,因為它可以長出鈔票,你看到的是氣憤嗎?我看到的是貧富不均。

賣檳榔的有沒有人發財?沒有吧。你覺得賣檳榔的,收入會比你在辦公室裡吹冷氣上班的薪水高嗎?不會吧。

所以種檳榔並不是因為他們想發財,而是在都市忙著賺錢的我們忘了去照顧都市以外的人,以至於讓這些人必須靠種這些東西才能生存⋯

(從前上班時,我覺得薪水就是我辛苦賺來的,其他人別想拿走;但做生意以後我才學到,你必須幫助其他人也賺錢,因為如果你把錢全賺走卻不給人家賺,那麼其他人就必須為了生存不擇手段。

他之所以你家的牆角,是因為你逼他的。想不通你欠他什麼嗎?你欠他政府預算,欠他工作機會。)

當你看到一座美麗的山為了開採水泥被剷平,你有想過你家房子的牆是從哪來的嗎?

當你從房價中賺到了錢,然後責怪人家盜采砂石,你知道那些沙石車、挖土機,背後真正的老板是誰嗎?(他.....正在看文章)

當你怪政府為什麼不把核電廠停掉的時候,你有沒有看到台北市繁華美麗的夜景?有沒有看到一格一格整齊的電子業廠房?

台北市住了誰?住了你;廠房裡有誰?有你的同學,然後還有成千上萬的你和你同學!

(另外,我們還有個全球排碳量第一的火力發電廠⋯)

所以問題從來就不是你、你、你,而是"我們"。

我們是誰?

我們就是「台灣」!



PS. 1.除此外,最近這一年「護樹行動」突然很常曝光,可是因為怕打擊到身邊支持的朋友,所以我一直沒講。其實「護樹」一直放錯了焦點。我們一直在"搶救"城市裡數量有限的年輕樹木,甚至不惜控告政府,卻放任山上大量的樹木、神木被有效率的鏟除、被山老鼠砍伐,卻一無所知⋯

2.電影裡還有一幕,就是那些在山頂唱歌的孩子拿出國旗揮舞,也很讓我感動。孩子可能不知道那是什麼意義,但我很清楚,那就是台灣的自我認同—

「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不是中華民國在台灣)。

只有接受這點,我們才能夠擔起背後沉重的歷史、找到自己的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 的頭像

    郭的智慧寶庫─ 教養 ‧ 人生 ‧ 創業 ‧ 投資 ‧ 世界觀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