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在街上會遇到,將摩托車排氣管改裝成聲音很大的年輕人。

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在我們還年輕的那個年代就已經很多人這樣做了。只是我最近才感到好奇,因為我發现我始終找不到欣賞這麼吵的聲音的切入點─

你要知道,如果有一個事物能持續擁有一個族群,那麼它本身一定就有一種美感,只是你找不找得到哪個角度去欣賞它。

(例如:龐克,刺青,哈雷,搖滾……它們的美感可能不是從一般角度就能看到,但穿過某道窄門,進入到殿堂後,你就會聽懂這群人在講什麼了。)

不過後來終於給我想通了……

原來重點不在那個排氣聲浪的波型,而是摩托車的聲音正是車主內心的感受。排氣管的聲音有多大,就代表了他的內心有多憤怒,那是他對這個世界的怒吼!

回頭去看,這些年輕人通常是學校或社會的邊緣族群,再聽聽他的排氣聲音,你就知道我們的這個社會讓他承受了多少委屈……

(反過來說,如果你對自己越滿意,你的聲音就會越小。

當人生走到終點時,如果你對自己的一生很滿意,覺得沒有任何話要說了,那麼我們就稱之為「圓寂」。因為圓滿(英文叫 completed,就是很完整的結束了),所以沒有任何聲音。)

懂了這個道理,你就能夠理解,一個人的聲音大小(不是說話的音量,而是這個人容不容易跟別人爭吵)其實跟他內心的感受有關。

(也因此,積極從事社會抗爭的人,通常也都有個被壓抑的過去。

有一次我在公共電視看到小野和沈心菱的對話,雖然他們都同樣在讓社會變得更好,但小野說他成長於戒嚴時代,內心有一種憤怒,所以他很習慣用抗爭的方式;相對地,沈心菱是在自由的社會和父母的愛之中成長,也因此她推動的方式都是充滿愛和感動。

但,我不是在講方式的對錯,而是「人一生的行為並不是自主的,而是一個環境下的反射」這個概念。)

如果你真的你懂得我在說什麼,下次你再遇到那種很吵的摩托車,你聽到的將不再是排氣管的聲音,而是他內心的委屈……

PS.也記得,只有愛,才能撫平憤怒的聲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