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不要去算了,但今天還是去了。聽到了一小段,覺得幸好有來!

 

整天是三場,但上午真的太忙,只報了下午「資訊科技服務」和「流通服務」這兩場。

整個過程中,至少有一半的時間是全英文。這個過程讓我想起幾個去國外頂尖學校留學過的人講的,上課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的痛苦經驗,差不多就是那樣,但我沒有那麼的壓力,這是一種幸運。

 

這整場研討會給我幾個很深的感觸─

1.政府其實一直不斷有在為台灣的中小企業提供走出去的協助,但只有企業主才會被邀請,因此一般人對於政府在這方面的努力幾忽是一無所知。

 

2.在場的研討會既舒服又輕鬆,但底下執行的員工一輩子也無法參與,也無法明膫這邊幾個人講的話,將讓產業產生一些結構性的改變,而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3.這邊討論到很深入的財經、產業問題,你要參與,才會知道為什麼要談貿易協定。但一般人根本無法參與這種研討會,這種專業資訊落差導致了台灣的階級分裂和意識兩極化。

 

4.資訊這場演講,分別是台灣的研華科技和歐洲的ESF。一聽就知道,台灣的公司的思維仍然停留在硬體思維,而歐洲人真的跑在前面,獲利的思考都著眼於無實體的智慧財。而這無形的智慧財,最重要的兩個關鍵字就是「service」和「data」。

 

5.中場休息,我跑去找那位歐洲ESF總經理,用我非常彆腳的英文問:「我覺得台灣人並不了解自己,請問以歐洲人的角度來看,在 service 和 data 領域,台灣的優勢是什麼?」

 

他說:「不要再做"產品",要去做圍繞著產品的"服務'...」

「要做"軟體"。」他補充道。

 

6.我很喜歡這個歐洲人,講話輕輕柔柔的,一看就是那種學問很深的學術型人,那種優雅和從容,真的展示了歐洲深厚的文明,台灣人還有很大一段距離差。我問了,他說他是法國人。

 

7.歐洲人和台灣的企業主真的有文化水準的差距。台灣的企業主臉上都會有一種''霸氣',有一絲"睥睨'的得意,但那其實是文化內涵自信不足的反射心態。歐洲人看起來就內心飽滿,不卑不抗,真了不起。

 

8.物流業這場很有意思的是,特力的老闆何湯雄在上面講,但家樂福的主管就坐下面;然後DHL的中華區副總裁講完,接著是中法興物流的總經理講。看著競爭對手分析,而且彼此都很熟,外人真的很難想像。

 

9.聽了何湯雄講才知道,原來外商去了中國大部分都在賠錢,而且是賠大錢,真是印象深刻.....

 

嗯,受益很多,所以做個記錄。如果我能分享給你們什麼結論,我想應該是─

 

把英文學好,然後不斷提升自己的層次,因為,如果你沒有到某個高度,你就很難看到世界的全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