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吧 孩子們

牽著手 跟著精靈到水中、到曠野

因為世界充滿著哭泣 超過你所能了解」

在「驚嘆愛爾蘭」書中提到了這首葉慈的詩。愛爾蘭是凱爾特族,有自己的凱爾特語,但是葉慈後來隻用英文寫詩,用愛爾蘭的心,向全世界發出詩般的聲音。(後來得諾貝爾獎)

今天我看公視一個節目,是西方人到中國去研究模梭人的走婚文化。當中的翻譯是個摩梭女子,一口英語字正腔圓。

這件事有多震撼,你可能不太懂。摩梭族是少數民族,而這個女孩的家,是在山上沒水沒電的地方(台灣已經沒有這種地方)。這是個教育荒漠,而這個女孩想當然是全村的驕傲、萬中選一的人才,一路受完了國內教育,然後出國留學完回來。

節目中她對研究人員說,所有外地來的人,都對模梭文化有一種誤解,認為他們性開放、很隨便(實際上,研究人員也是因為這樣的這樣的認知才來這邊,其中介紹過的影片還包含National Channel。),這讓她很難過…她希望透過這個影片,讓全世界的人對於摩梭文化,能夠有正確的認識。

這兩件事的意義是什麼?

如果語言沒有準備好,就算心裡有千萬種感受,你也說不出來。
如果你只會自己的語言,那世界就聽不到你的聲音。

葉慈的詩,用凱特爾特語寫出來,只有兩百萬人看得懂;
當他用英語寫出來,上億的人都感受到了愛爾蘭的苦難。

摩梭人不懂英語時,全世界都誤解了她(模梭翻中、中翻英)。
摩梭人說了英語,世界開始聽她的澄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