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老師班上的一個問題學生(已經快變成大魔王了),在上課期間公然對老師罵髒話。老師很生氣,然而該學生態度傲慢也完全不服教誨,於是老師只好"冷凍"該學生,限制其他同學不能跟他玩(在媽媽同意的情形下),並要求他要道歉。

該學生一開始拉不下臉,但幾天之後態度軟化,偷偷寫了紙條向老師道歉。然而老師並不接受,還是強硬要求他要求公開道歉。(因為接受了,以後事情還是會重複發生。)

幾天後媽媽跟老師說,學生的壓力很大,晚上都做惡夢,她很擔心會不會有問題…

好吧,輪到我上場了。我分析給老師聽。

孫子兵法裏面有一句話,叫做「圍師必缺」。意思就是"你如果圍住了對方的軍隊時,你必須留一個開口,然後對方的軍隊就會從那個開口地方出來"。

現在的情況是,你圍住了這個學生所有的出路,為的是什麼?為的是他要公開向你道歉嗎?

不對,你要的是他學到"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所以你要開一個缺口,然後讓他找到這個缺口,從這個缺口出來。而出來的同時,他也學會了你要他學會的東西。

(具體的做法就是,請媽媽協助引導讓他自己發現,現在僵局的解就在於他選擇後的行為,換句話說,鑰匙其實就已經在他自己手上了。

反之,如果你只能接受他必須跟你公開道歉,而他又做不到的情況下,他等於是被你困住了又找不到其他出路,這時他就會變本加厲,因為他要掙脫你給他的困境。

所以,你圍住了對方的軍隊,你就要為對方留一個缺口,讓他能從那個缺口出來,然後你得到你要的。反之,如果你不這麼做,那只有一個情況,就是你有把握能將對方完全殲滅。因為在對方意識到自己無路可走的時候,他就會卯起來跟你拚命!

也因此,「抗議其實是為了談判」,是為了得到你要的東西。在你告訴對方,"你不能這樣做"的同時,你也必須安排讓對方有另外一條路可走。(或有台階可下)

如果你告訴他"你不能這樣做","你也不可以那樣做",什麼通通都不行,而對方又必須前進的情況下,他就只好跟你拚個你死我活。

偏偏現實中有很多例子是自己力量薄弱,但卻又不給對方路走的情況。文林苑事件就是一例。

在抽離整個是非對錯之後,當時整個形勢就是,政府受限於法規必須強製拆除,但王家又不接受任何的條件協商。於是在沒有其它出路的情況下,房子被拆除成了必然的結果。而後堅持的原地重建,就是不斷地延長僵局…

這整件事全部照步驟上演,沒有任何意外。王家贏了嗎?沒有。這件事從一開始就知道不會贏,因為沒有人想清楚"贏"到底是什麼?這裏面有的,只有氣憤(你要稱"正義"也可以),沒有目標、沒有目的地…

同樣,勞團環團的抗議也是如出一轍。

依現實的情況來看,接下來這一代90%都是大學學歷了。將來施作工程的勞力人口勢必嚴重不足,使用外國勞力來替補這結構空缺就成了時代巨輪前進唯一的方向。

也因此,勞團抗爭的「不要開放外國勞工」實務上是不可能的,你可以這樣抗爭,最後讓資方讓步限制某些產業在某些條件下開放,因為「抗議是為了談判」。

你可以取得的時質結果是"讓整個開放的過程,變成漸進式的,保護勞工不受太大的衝擊",但如果你把「不能開放外國勞工」當成了唯一接受的條件,那結果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對方完全不理你…

所以,「圍師必缺」。

看到目前國內太多事件都是為了爭一口氣,爭自以為的正義(通常,有人說自己是正義的時候,也表示他準備要去傷害另一個人…)的時候,我都覺得很遺憾。因為這表示我們社會的素養還不夠,還徘徊在意氣之爭的階段…

不過我想,最後我們應該還是會越來越好,因為至少現在又多了你一個了解這些取得實質進步的訣竅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