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爸媽冏很大在討論"自學",我問老婆以後才知道,原來在台灣是可以申請在家自學,不用去學校上學(但學校還是會保留學籍)。

這個真的很有意思。基本上我是贊成"推廣自學這種教育方式",因為這樣可以讓社會的思維多元化。

但實務上,我聽了以後發現父母們可能沒有意識到真正的風險。"在家自學"其實是一條窄路,而且非常非常窄。撇開有沒有同儕重不重要這個問題,"在家自學"其實是一條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單行道

孩子選擇在家自學的同時,就等於對全世界宣告了「我很特別!」。

如果你做了這樣的宣告,接下來就是全世界在等你拿出成績來。你一定要有成就,因為如果沒有成就,你就什麼都沒有,連基本學歷都沒有。大致上這是個「成功,不然就是徹底失敗」的二擇一題目;你說我沒有想成功,我只想當個平凡人,那是不可能的,一開始這個選項就不存在了。

要感受一下這個現象嗎?

你一定聽過居禮夫人(發現鐳的那一位),那你知道居禮夫人的女兒是誰?應該不知道吧,因為我也不知道。

但我知道居禮夫人對當時的教育體系不滿意,於是讓女兒在家自學。居禮夫人本身是教授,所以請來了其他科系的教授同事到家直接教女兒,這些教授可都是當下的一時之選。

還沒感受到壓力嗎?想像一下你是居禮女兒,每個人認識你的第一次招呼不外是:「喔!你就是居禮夫人的女兒啊。」、「聽說媽媽讓你在家自學啊?」、「你的家庭教師可都是名家喔!」....

你說,這種環境下小孩能不力求表現嗎?這也是為什麼有不少"天才"都有自學的背景,因為自學就是一種背水一戰。

(例:昨天新聞「日韓混血天才 18歲拿博士學位」有一小段描述到他的情緒:「翔矢野希望,自己從大學成功畢業可以讓那些曾經預言過他在社交和情感上難以應對過快發展的人們噤聲。」)

所以,只有很小就展示了自己具有超強項的孩子可以不用受這個問題影響,不然這點幾乎是個魔咒。

除了這點,其他還有比較被輕描淡寫的就是「父或母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其實這也代表了金錢)。沒有三兩三,還真的不簡單...

說到這邊好像在反對,但其實我是支持"推廣在家自學"的,因為他會增加社會的多元性(但不一定愉快就是了)。只要認清楚這是你要的,那就做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