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htc和宏碁遇到的困難,我看過很多評論,可是竟然評論的人裡面搞得清楚狀況的,一個也沒有!

我告訴你吧,他們的問題不是經營者蠢、不是行銷策略錯、也不是什麼產品庫存沒管理好、通路塞貨…這些不重要的問題。

我以一個專業投資人的身份告訴你,他們所遭遇最根本的問題原因就是—"產業宿命"。這件事,在IBM把個人電腦事業部門賣掉的同時就已經知道了。

台塑石化十年後賣的還是同樣的油,中鋼十年後賣的還是同樣的鋼,連客戶搞不好都一模一樣,但資訊、電子產業裡哪來這麼好?做磁碟片(軟碟)的倒了,做光碟片的倒了,做隨身碟的倒了,那你說做手機的、做電腦的、做筆電的…最後會發生什麼事?

所以最根本的問題,是產業。

其次才是第二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對「品牌」的理解不夠。

「品牌」是什麼?在台灣,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品牌就是「知名度」。

其實不對。因為你一定知道有些人很有名、每個人都認得他,但你就是不會跟他買東西。

所以光知名度是不夠的。一個真正好的「品牌」,能夠讓人們心甘情願用比較高的價格跟你買,而且持續購買。這就牽涉到了「你是誰」、「你做了哪些事」、「你和消費者之間的共同連結是什麼」、「你和其他人有什麼不同」…

所以,從來就沒有「做品牌」這回事,只有先清處理解到「自己是誰?」,然後「把"自己"做好」。這是台灣廠商接下來必須認識到的東西。

除了前兩個問題以外,htc和Acer最後輸給對手的,是輸在軟體。

之前有人說:「台灣根本沒有軟體人才」,身為軟體廠商,我必須告訴你—

他說的是對的!

台灣不缺會寫程式的人,台灣真正缺的是—「知道軟體能夠做什麼」的人。國外稱這種人叫做「組織者」。

這個時代,硬體技術已經成熟、寫程式這件事也已經成,如果你要找人幫你做硬體,或找人幫你寫程式,到處都有人舉手說他會。

但是知道硬體能做什麼、軟體能做什麼,有想法、知道怎麼把它組織成一個能夠解決人們需求的答案,台灣很缺這樣的人。

所幸,台灣還是有人在努力推動,你看到現在很多學生在開發 APP ,做出很多有趣的小東西。雖然你會認為這些東西沒什麼用,連養活自己都有困難,不過我告訴你,他們其實正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嘗試」。

就在這不斷陣亡的作品裡,這群人將會對於「軟體能做什麼」產生新的理解。

而這樣的理解夠多夠深的時候,台灣軟體才有機會開出像facebook、angry birds 這種美麗的花朵。

最後,當軟體創意和我們已有的硬體技術底相結合,將會產生出全新的「生活裝置」(例:google glass),被全世界廣泛使用。

這裡,才有我們下一代的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