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兒子在星巴克前面等紅燈,兒子突然問:「咖啡店有沒有賣茶?」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啊!

於是我反問:「咖啡店可不可以賣茶?」

兒子想了想:「應該可以吧?」

嗯,聽起來有點猶豫,我想這時候需要再來一個商品做比較,問題會更容易釐清。

於是我接著問:「那咖啡店可不可以賣可樂呢?」

兒子笑了起來:「咖啡店賣可樂,感覺上有點奇怪…」

很好,他感覺到了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而這是個側重右腦的問題,我想知道他能夠理解到什麼程度?

我問:「為什麼咖啡店賣可樂有點奇怪?」

兒子很認真的回答:「因為可樂是運動完、很累的時候喝的,廣告都是這樣演的;但是咖啡和茶是要很享受的時候喝的…所以咖啡店賣可樂很奇怪吧?」

真是太驚人了!兒子竟然對「產品定位」能夠感受到這麼清楚。

我回答:「答對了。所以一般的咖啡店裡面會有賣茶(一般是紅茶),但很少會賣可樂,因為咖啡店賣的是一種"享受的感覺"。」

「如果一家咖啡店又賣咖啡又賣可樂,那傳達出來的訊息就會混淆,想要買"享受的感覺"的客人就會不確定要不要進這家店。」

這樣講你懂了嗎?

兒子點點頭。

這又是一次我們家的商業教育。

PS.
1.咖啡店能不能賣可樂,其實還得看咖啡店自身的定位。

"純咖啡店"是不賣可樂的,但如果你是"咖啡簡餐店",那賣可樂就無妨。

(但消費者印象會認為,"簡餐店"的咖啡沒有"純咖啡店"的咖啡哪麼好,這會影響到你的單杯咖啡售價。)

2.以星巴克為例,它賣的就是"享受的感覺",但這只是粗淺的說法,更細微的描述應該是-

圍繞著咖啡的"放鬆、思考、閱讀、人文的狀態"。

所以它的咖啡才會嚇死人的貴,因為它在賣你的其實是一種"狀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