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65212_10203521724097333_6695097978187600134_n  

 

這本書在講日本的武士歷史,從中我又看到了「道德與成就矛盾」的現象……

平安時代的「平清盛」驕奢、跋扈、好色、多疑,卻步步高升,最後權傾天下,讓平家一族盛極非凡,獨佔朝中重要關職,牟取私利。 平清盛老婆的弟弟平時忠甚至還說出:「非平氏家族,不是人。」這種話。

可想而知, 平清盛根本跟「道德」這兩個字扯不上邊,甚至是眾人痛駡的對象。

但很多時候人們會忘記,你現在讀的歷史,是這個人寫出來的歷史。

曹操生性多疑,動不動就濫殺無辜,天下人才卻甘願依附。

秦始皇暴虐無道,卻一統天下;書同文、車同軌,中國才有了一致的文字記錄。

我發現,貪婪、功利、沒有憐憫之心的人,往往取得事業上的成就;而道德上的好人,卻常常是第一個被犧牲的。

如果你很誠實,結果就是什麼東西也賣不出去……

平清盛聽了后媽的憐憫之言放了源賴朝,最後卻導致平家被源家所滅……

成就和道德常常矛盾,這讓我很困惑。

為什麼對方不遵守道德卻能取得成功?
又如果功利才是對的,為什麼又要教我們那麼高的道德觀?

這件事要到很多年以後,我才完全弄懂—

原來,「成就」和「道德」是完全兩套各自獨立的系统。

要取得成就,有取得成就的規則;要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也有它的規則。而這兩者之間"沒有"關聯。

因此,你可以成為一個有成就,但沒有道德的人,也可以成為一個有成就,也有道德的人。

(當然了,你也可以成為一個沒有成就,但有道德的人,或者,沒有成就也沒有道德的人。)

但偶爾,成就和道德會在某些情況下,出現二擇一的選項。

(更精確的描述是,成就和道德是兩個獨立的3D系统,但同時投影到平面上(2D)時,會出現交會。而這個平面稱作「現實」。)

換句話說,極度功利和極度道德的人幾乎不存在,多數人只是在遇到二擇一的情況時,選擇功利多一點,或者選擇道德多一點。

極度功利的人,比較容易取得具大成就,但失去的速度也快;
(曹操傳給曹丕後,僅一代政權就結束了;秦始皇霸權消失的速度也不遑多讓。)

重視道德的人,不太容易取得大成就,但一旦取得,維持的時間就會比較長,也比較穩定。

沒有一定哪一個是對的,一切要取決於「現實」。

(通常在亂世,功利主義容易取得成就;但在治世,大家比較喜歡跟有道德的人相處。)

所以,我得到的結論是─

如果你要成就一點大事,首先你就要有辨別「現實」的能力,不能只是活在你自己的幻想當中。

PS. 有一種人,有道德卻又能在現實中取得成就,而這種人通常就會成為「偉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