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日記這件事是這樣的—

 

「如果沒有感覺,你就什麼也寫不出來。」

 

人們普遍有個錯覺,認為某個人被稱為「作家」是因為他很會“寫”文章;但真相卻是,即使是名作家,如果沒有感覺,他一樣什麼東西也寫不出來。

 

因為說穿了,「文章」其實是一個「情緒(感受)的傳遞過程」。你必須先有一個情緒,然後透過把它寫下來,讓另一個讀的人得到你要傳達的情緒。

 

所以,情緒才是重點!寫下來不過是手法而已。

(透過彈奏就化為音樂,做成影像就變成電影,手法不同,但本質仍然是「情緒」。)

 

換言之,作家之所以是作家,就在於他能感受到的情緒是有層次的,而不是像一般人的情緒只有“很煩”、“很爽”、“很不爽”三種。

 

所以現在你知道了,寫小日記重點是在培養小孩子的「感受力」。你應該多問孩子,他對於事情有什麼想法?有什麼感覺?

(例如,他喜不喜歡中秋節烤肉?他覺得有趣嗎?哪裏有趣?是烤肉很有趣、塗烤肉醬很有趣,還是吃烤肉很有趣?)

 

平時沒事就問, 問一次,答不上來;問兩次,答不上來;久了,慢慢就會答得出來……

 

當你看見孩子回答時出現了興奮的表情,滔滔不絕地有話要講,那狀態就對了!

你就讓他盡情的講,最後再幫他組織一下、把講出來的順序排一下,然後讓他寫下來,小日記就完成了!

(熟練之後再教他思考怎麼表達會更有吸引力。)

 

說穿了很簡單,關鍵就在於父母要當一個適當的「提問者」,引導小孩去觀察自己更細膩的感受(是難過、憂鬱、哀傷,還是惆悵?)、去做更深層次的思考(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同類型的事件還有哪些?)。

 

你想想,每個禮拜寫一篇,一年就寫了三、四十篇,從國小一直寫到高中畢業會寫多少篇!如果每一次他都有仔細感受、認真思考,你看到時候他的腦袋思路會多豐富啊~

(反過來説,如果一直沒有抓到重點,那就是沒完沒了的折磨了……)

 

不過,別把問題想太難,這個時代沒有人不會寫作的!

 

自從有了臉書之後,就算過去不會寫文章的人,現在也會三不五時寫一下自己的狀態—

 

「到XX餐廳吃飯,心情真好!」、「誰誰誰真機車,一整個火大!」、「要考試了唸不完,好煩喔……」……

 

沒有錯, 你有某個心情,想把它記錄下來或和其他人分享,文章就是這樣開始的。

 

只不過如果其他人看你這樣寫一次、寫兩次、寫三次……到頭來發現你不管怎麼寫就是只有這樣的句子,最後就沒有人想看了。

 

所以你必須進化—

 

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觀點去理解、用更有趣的方式來描述、跟其他人的感受做連結……

 

簡單說,如果你的文章夠吸引人,就算是假的大家也願意買單。(小說就是這樣)

 

而文章吸引人的關鍵就是「情緒」(感受),這也正是右腦時代發展的重點........

 

 

千萬別錯過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