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10897_10203743066710760_997794084616307753_n  

很讚的一本書!

作者曾在科技業工作,在考上研究所後,先去菲律賓和印尼自助旅行。

節錄部分內容如下─

 

。 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臺灣人,意味著畢業後就得進入職場,過著臺灣人特有「朝九晚九」生活。於是抱著人生回到無可奈何的「正軌」前,留下一點值得回憶的片段,提出微薄的存款「能走到哪,就走到哪」。衹是沒想到,這一走就再也沒回到「正軌」……

 

。「你很快就會習慣,跟臺灣比起來,這裏怎樣的公司都有。」,朋友說。

「菲律賓還是Maroon 5在東南亞的唯一站,臺灣都請不到的天團喔!我還提早去買票,結果發现根本不用排隊,票根本沒賣完……Air Supply也有來,也是一樣。 」

 

。「這裏有國際語言中心,很多韓國人都來這裏學英文。」

 

。我們所接受的教育,經歷過的經驗,造就了我們現在的成就,卻往往也是扼殺我們改變與更上層樓的主因。

 

。對語言學習的畫地自限,差點讓身為研究生的自己衹能與幫傭女孩寒暄幾句。不上不下的字彙與程度,衹是讓自己在不同的場合時淪為配角,或鬧出笑話。

 

。一個美國朋友的公司,對於境外投資的重要考量依據是-「英文溝通能力」。因此他所屬的公司大局將亞洲重心放在新加坡與印度。

 

------

路上遇到的旅人-

 

1.「我是愛爾蘭的軟體工程師,因為外包和裁員丟了工作,只好跑到韓國教英文。」

 

「為什麼不到臺灣?」

 

「我不知道臺灣在哪。那是個怎樣的地方?」

 

2.來自日本東京的阿龍,已經去過七個國家。

 

「你有打算去臺灣嗎?」

 

「我聽過這個地方,但不知道臺灣在哪。」

 

「臺灣曾經被日本統治過……」

 

「很多人這樣說過了,但我真的不知道!」

 

3.在洞去探險的時候,以色列男孩整個身體被石頭縫卡住,所有人都拉他不出來。

 

他說:「我當過兵,知道這種情況你們應該放棄我。」

 

4.在村莊遇到一位韓國的女作曲家,帮Rain寫過不少歌曲:

 

「我很喜歡周杰倫《稻香》的歌詞,聽說這個小鎮的稻田很有名,所以來尋一些靈感。」

 

5.打開從夜市買來的晚餐,荷蘭背包客立刻驚訝地湊上來:「這是什麼?在哪裏買的?」

 

6.一對德國年輕背包客走過來,問我要不要一起參觀Borobudur?

 

7.和一群印尼的年輕知識份子聊天,其中Mora曾經單獨到德國旅行一個月,Benn則在義大利當過一年的交換學生。

 

Mora:「臺灣人去歐洲要申請簽證嗎?你知道我們簽證要到歐洲國家觀光,保證金是天價!」

 

Benn在義大利學音樂,可是他在印尼讀的是資工……

 

「你不會樂器怎麼辦?」,作者問。

 

「去了再學啊!」

 

「你之前會義大利文嗎?」

 

「不會,可是你不是也不會印尼文,就到印尼來了?」

 

 

8.參觀一座廢墟時,當地老人一直嘮叨日軍轟炸的舊事……

 

「我不是日本人,我不知道這裏被日軍攻擊過。」,作者。

 

「那就讓其他人知道,日本人做了些什麼……」,老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