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兒子的同學在準備今天晚上要提的花燈的照片。

這張照片讓我突然想通關於「創造力」這個問題的答案,原來—

 

創造力的根源就是「動手做」!

 

你看,同學自己動手做了個花燈,而我們家的什麼也沒有做;這不需要太聰明就可以感覺到,這個同學的創造力只會越來越多,而我們家的停了下來。

 

所以「創造力」和「動手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但你又想,動手做最多的不就是技術或職業學校的學生嗎?怎麼感覺上最有創意的人並不是他們?

 

原因就在於,創造力的增長是源自於動手做出「自己要做的東西」,也就是動手把你的「想法」做出來,而不是做別人要你做的,或者是照規定做出來的。

 

換句話說,創造力不能教,一教就沒了;你能做的,就是讓他自己嘗試,沒有對或錯、沒有成功或失敗。

 

所以你可以陪他、鼓勵他,或者不陪他、刺激他,反正重點是讓他自己動手做,做了就多一點,沒有做就在原地。

 

(可以教的是技術,有些創造力是在技術的基礎之上發揮的。但創造力本身不能教,一教就沒了。)

 

畫畫如此、音樂如此、廚藝如此、文學如此、科技如此、科學也是如此……

 

有想法,就去把它做出來,這就是創造力的秘訣。

 

至於如何有想法?

 

答案就是.......「不同」。

 

PS.這邊要解釋一下,以同學為例不是要傳達競爭這個概念。因為創造力本身不可量化,所以沒有輸贏的問題,只有獨特性的差異。

 

你可以每個人都很有創造力,但不會有名次,只會有「個自的特色」和「特色的強度上的不同」,這跟課業是很不一樣的東西。

 

所以,創造力就是要你鼓勵孩子去成為一個更獨特的個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