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被政論節目轟炸了幾個小時,實在受不了,於是我產生了一個好奇—

 

為什麼台灣的政治熱度會這麼高呢?

 

我仔細想了想,終於給我想通了!

 

原來……這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文化。

 

中國人特別喜歡道人長短,東家長西家短,聊些沒有建設性的事,英文叫做gossip。

 

但為什麼英文裡也有這個字,但西方人似乎對政治沒有那麼熱衷?

 

原因是,西方人之間的關係比較疏離(某些國家例外)。這源自於西方的背景是貿易社會,人們需要經常移動且常與不同國家的人做生意,因而重視的是合約、法律、制度。

 

相對的,中國長久以來是農業社會,因而形成「重土安遷」的性格。(「有土斯有財」,這也是為什麼你沒有自己的房子就沒有安全感)

 

很大比例的人們會在同一個地方、和差不多同一群人,一起過完一輩子。(只要去看台灣五都以外的縣市,就可以理解。)這樣的社會結構,人們的關係就會緊密,因而重「關係」、重「家族」(還有,台語的「氣口」)。

 

如果人之間的關係緊密,就會需要有可以聊的東西(也就是八掛),所以你看台灣鄉村的人們閒下來的時候,最喜歡做什麼?

 

答案是「泡茶」,然後聚在一起聊天。(如果你不懂泡茶,你就不了解台灣人。)

 

所以,中國人喜歡道人長短,道人長短的目的是什麼?是增加感情。

 

理解了這一層,再去看政論節目就會恍然大悟—

 

你看節目上的來賓在做什麼?批評。(說人長短)

 

批評的目的是什麼,為了解決問題嗎?

 

不是吧!可以一直批評人的人,是因為他不是真的做事的人。

 

有時候兩個來賓立場不同,爭得面紅耳赤,他們到底在爭什麼?為了找出真相嗎?

 

不是吧!他們兩個人就算吵到死,跟他們兩個從來沒有吵過架,真相並沒有不一樣。

 

所以政論節目說三道四、謾罵批評,這些行為真正的意義是什麼?還有為什麼觀眾會買單?

 

說了你就懂—

 

「人們之所以會喜歡說人長短,是因為這樣會增強你和他,或你和其他人情緒上的連結。」(白話就是,感情增加了)

 

看到一個人罵另外一個人,如果你覺得好爽,你會覺得罵人的這個人和你同一國!

 

如果看了你覺得很生氣,你就會覺得他是另一國的!

 

但…………為什麼要把人分國?(這不是小學生的遊戲嗎?)

 

你是哪一國的,跟事情會不會變好沒有關係,這根本就沒建設性。

 

不過,人們之所以爭得你死我活,不是為了讓事情更好,而是因為“有個對手跟你爭”,這就是樂趣本身。

 

所以,台灣為什麼這麼熱衷於政治?

 

因為—

 

「政治」是一個很好用來增進和其他人感情的工具。

 

 

PS. 如果說三道四可以增進感情,那為什麼台灣不盛行對藝人的評論節目呢?

 

我想原因在於,如果一個節目都在批評藝人,我們會覺得這個節目不厚道,因為這是單向的,久了你會有罪惡感。

 

但政治這東西剛好會提供一個雙向的平衡,你可以罵某個人,但他的支持者也會罵你支持的對象,結果抵消了彼此的罪惡感(但雙方的不爽總和是增加的),而且最後你們還會得到相同的共識—「政治上的人物」都是可以罵的。(你罵了不覺得內疚)

 

(但你應該要感到內疚的,因為那仍然是一件缺德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