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6259_10204883161132408_1392334659788591405_n  

 

 

 

這也是一本很特別的書,獨特的經歷,讓我們一窺日本的政治生態。

 

我之前一直在強調年輕人要出國,接下來我要強調的是「輸出」!

 

也就是出過國之後,你要想辦法把你的獨特經驗和感受,以文字、口述、影片、技術或者產品的方式輸出,讓其他人也獲得成長。

 

出過國、看過不一樣的世界,但沒有將這個經驗輸出,那麼隨著你凋零死去,你的經驗也不過是個泡影。

 

(這就像你去聽了一堂非常精彩的課,雖然你學到了東西,不過你身邊的人卻仍然是一無所知。因為資訊在你身上停留,卻沒有被散播開來……)

 

所以去經歷、去感受之後你還要把它輸出,那個東西才是真正被捕捉下來,才會在歷史上產生意義。

 

(這個時代一堆人出國留學,去世界各國旅行,但卻因為他們沒有輸出,其他人並沒有因此被提升,某種程度上看來,那其實只是一種浪費……)

 

此外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想法,也許我們的年輕人可以試著去參與其他國家的政治圈(這通常是一個封閉生態),並將知識帶回台灣。

 

年輕,真好!

 

以下是內文摘錄—

1.自從跟隨父母移居東京之後,許多漢字—特別是台灣使用的繁體字,漸漸想不起來怎麼寫。

其實也不是做了什麼了不起的工作,也不是為了紀念過去,只是想把在那裏的觀察、感受到的事告訴別人。

 

2.一個人生能夠分成幾個十年來談?也才剛剛結束第三個十年不久的自己,真的衹是想給生養我的故鄉「台灣」,還有住在那裏曾經養育我的人們,寫一份報告書。

 

3.在日本或是美國,在校生實習經驗還蠻普遍的。如果說打工的目的是賺錢,那麼實習的目的就在於賺取經驗。

學生在畢業離校一年前開始找工作,畢業前決定好出路,這在日本是一般常識。(在學生與雇主之間這種關於工作的非正式約定,叫做「內定」)

 

4.有不少大學生三年級就開始找工作。在日本有種「人生不能忍受有空白」的觀念,打算換工作的人,如果中間相隔太久,價值就會因此降低,所以工作是無法「慢慢找」的。

 

5.比起其他國家,日本人不太愛換工作,工作上的專業也分的很細,一旦在某種行業或專業有了經驗之後,就不太容易從那裏跳脫出來。

這種「無法修正」的文化,使得學生在找工作、企業在招人才的時候都顯得非常慎重,也十分繁瑣。

結果就是,畢業前的學生都要受著日本「什麼事都要預先決定好」的民情影響,過著擔心害怕、令人憂慮的最後一年,而且,大概有半年到一年的時間無法到學校正常上課,這真的是很奇怪的現象。

 

6.日本文化顯然無法理解「人生空白」的美,而年輕人的長時間旅行,或義工活動也很難被接受。這點的確令人覺得辛苦,好像時時刻刻都有人在提醒你「千萬別趕不上人生的電車」這件事一樣。

 

7.2010年離開父母回臺灣,也已經滿一年。既不是學成歸國,也不是什麼衣錦還鄉?我只是覺得,年輕人如果在外面學到一點東西,帶回家比留在異地有意思。

如果說三十而立,那就請讓我立足在台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