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兒子和托兒所時期的同學在公園一起玩,這是他們相隔三年後的第一次見面。

當年最好的朋友變胖又變高,兒子幾乎認不出他來。

不過最有意思的是,有其它兩個唸不同學校的同學對照,讓我第一次得以看見在兒子身上我規劃的成長步調。

他的三個同學講話飛快,連珠砲似的;兒子還偷偷地問我:「他們講話怎麼這麼快?我都聽不懂他們在講什麼。」

幼兒園時這些同學並沒有這樣。

這個原因應該是,他們在小學這三年期間接受了比兒子更多的資訊。

資訊包含了媒體、3C、課業,還有......同學及家長。

這個可以從他們使用的詞彙更多、更複雜得到驗證;當然,其中一類詞彙就是「髒話」。(XD) 相較之下,兒子使用的髒話程度就顯得相當傳統....

更進一步,就讀於台北市「知名」小學的同學,更從穿著打扮到肢體動作都有更明顯的"文化熏染"。(神情姿態幾乎就是美劇裡的女高中生)

就讀不同"等級"的小學,你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等級的「社會化」過程。真是太有意思了!

而兒子身上呈現的就是一整個「鄉下小孩的純樸」。只是之前因為沒有對照的情況下,自己看自己什麼也看不見。

低資訊、低3C、低課業競爭、低同學人際流量,用較慢的步調成長,這就是我當初的期望,但這還是第一次我親眼看到具體的差異。

當然這裡面沒有對錯,有的只是不同的「期望」。

慢一點的步調,靜得下來,我們就可以來學一些比較細膩的東西....

這,就是我的計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