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才發現,學外語其實跟談戀愛是同一件事。

因為除非是在對方喜歡你的情況下, 否則不會有人願意花時間跟一個日語(或英語)不太會講的人天南地北的聊。 倒過來想就懂, 如果一個外國人每天都纏著你問“ 這個中文怎麼講?”, 你應該也會受不了。

雖然Google翻譯可以幫上很大的忙, 但若缺少了有人願意跟你日常對話, 那個語言就永遠不會變成你的母語。

所以“喜歡” 是一個很重要的元素, 因為要談戀愛所以努力學語言, 對方也因為在戀愛, 所以願意跟你對話。 也因此有不少女生會透過曖昧或性魅力來找可以學語言的對象, 這點實在無可厚非。

此外, 我越學習日語就越發現日劇的翻譯其實跟它的日語本意其實是不一樣的, 舉例來說, 日本人吃飯前說的“いただきます” 通常都被翻譯成“ 我要開動了”, 實際上它正確的意思應該是“ 那我就領受了!”。

像這種的情況很多, 因為翻譯要讓觀眾能夠簡單理解, 所以都會直接套用我們類似的情境, 但語言其實不是字對字的翻譯, 語言其實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思維。從日本人的角度來看其實跟我們有著完全不一樣的理解。

所以我們在看的日劇, 我們一直以為我們看得懂, 其實我們和日本人看到的完全是兩個平行時空。

台灣人喜歡日本人, 一直都是因為這裡面存在著這樣美麗的誤解。

這沒什麼不好,只是我知道的已經太晚了,要是年輕的時候就懂這些,我就可以談很多場戀愛。來不及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