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蒸蛋一直有兩個問題很困擾─ 
1.外面熟了,但裡面沒熟   2.蒸到全熟時又會很乾,然後坑坑巴巴.....

後來向女兒同學的「做菜達人」媽媽請教,終於也完成傳說的「鏡面蒸蛋」~~

哈哈,想學是吧?

 

「做菜達人」媽媽同意,我就在這邊公開這千年以來的不傳之秘:

 

 



蒸蛋訣竅有兩個......

1.蛋打好之後,要加水稀釋。

(什麼,你已經知道了?好吧.....只有我不知道要加水,所以怎麼蒸都變成 蛋"糕" ,乾乾硬硬的。)

(水稀釋的比例?「做菜達人」媽媽的黃金比例是"一顆蛋+75 c.c.水";我則想像我就是那顆蛋,然後加水到一個我覺得很舒服的程度....)


2.稀釋要用溫水。

(哈!這你就不知道了吧~)

這是整個關鍵!之前之所以外熟內不熟,就是因為加熱時溫度傳遞不均(尤其是蒸大碗公時更明顯)。蒸的時候外圍會先熱,結果外圍的蛋就凝結了,熱更不容易傳到中間,所以中間就會不熟。(蒸到中間熟時,外面又已經蒸過頭變得太乾。)

所以稀釋要用溫水(實際上我加的是"熱開水"),一邊加、一邊攪拌,目的就是讓整碗蛋水的溫度事先均勻提升,這樣就不會外熟內水了。

 

 

 

 

 


除此外,「做菜達人」媽媽還說了幾個小訣竅,我也一起說給你聽:

1.要用瓦斯爐隔水加熱,大同電鍋效果不好。

這是因為大同電鍋有溫度控制,加熱到某個溫度後就會跳起來;而瓦斯爐可以持續加熱。不過,這不是必要條件。因為我做菜時一定是同時多工,沒有辦法讓出一個瓦斯爐給蒸蛋,所以只能用大同電鍋蒸,你看到的照片就是用大同電鍋蒸出來的。(要用大同電鍋達到相同的效果,關鍵就是"加水時要用熱水,讓蛋水的溫度盡可能先提高"。所以 訣竅2 真的是訣竅中訣竅啊~)

 

 

 

2.蛋水調好後要把邊緣的泡泡先撈起來。

「做菜達人」媽媽把做菜當藝術,而我擅長的只是大量生產、快速填飽所有人的肚子,所以......我邊緣的不完美就裝沒看見吧。

 

 


3.蒸的時候,要在碗公上放一根筷子。

目的是避免蒸的時候讓水蒸氣直接滴到蛋面,會變醜。不過因為我都是用電鍋蒸,鍋蓋本身設計成斜面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後來我就沒放筷子了。(而且小孩的注意力都在電視上,哪分得出普通還是完美。)

 

 

(還有一種方法是鍋蓋留一條縫,應該也是避免水蒸氣太多,滴到蛋面。)

以上。

沒想到蒸個蛋,裡面就牽涉到這麼多的物理現象和技術問題,而且老早就被人解決了......... 做菜,真的有它的專業啊!

 

 

 

 

 

  

 

 

-------------------------------------------------

 

f256x256.png

翻譯小雅(中日翻譯)LINE機器人

我開發的翻譯機器人,用LINE掃描後加為好友,在對話中把它邀請進來,他就會把每一個訊息中翻日、日翻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 的頭像

    郭的智慧寶庫─ 教養 ‧ 人生 ‧ 創業 ‧ 投資 ‧ 世界觀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