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真的很愛打電動。看到兒子玩 ipad 遊戲玩到媽媽生氣、大人也沉溺線上遊戲,想到我以前也是霸著任天堂紅白機不可自拔....

到底是什麼在吸引人?我想遊戲只是媒介,它透過了文字、影像、聲音在使用者的腦中建構了某些概念(故事、人物、動作...)和模型(升級制度、血格制度、互動機制...),這些概念、模型的運作會和使用者的情緒/感受產生連結。

也就是這些情緒(緊張、成就感、戀愛)讓人無法自拔,這點跟毒品的運作機制相同。


女生比較不像男生會沉溺電動,女生對資訊產品的依賴點是"情感交流",例如:傳訊息、分享文章、分享生活瑣事和感受(經典就是Facebook,其次是訊息軟體)。

但不管男生或女生的行為,都說明了一個現象─

「人對大腦產生的感受非常依賴。但以前這些感受只來自於實體,現在卻有很高的比例來自虛擬的資訊。」

看看現在的人們,在等待的片刻就會不自覺地拿起手機,不是上FB看看朋友有什麼新留言,就是上網看看有什麼新聞....

到底是什麼東西藏在手機裡這麼吸引人?答案就是"虛擬感受"。每個人都想要感受被刺激,被注意、被喜歡、被重視、被感動、被榮耀

一個遊戲、一則留言、一篇文章、一則新聞,都是在腦中建構起一個虛擬的世界,讓人暫時脫離現實,活在那個虛擬中。

這暗示什麼?這暗示了:

1.將來的電腦將不需要鍵盤、不需要滑鼠、不需要螢幕、不用觸控、不用語音。

這些原本透過我們眼睛、耳朵、觸覺在腦中建立虛擬世界的工具將變得多餘,因為我們將直接對腦袋進行輸出入。我們不需要眼睛看到東西,我們只需要給大腦視覺區訊號,我們就會認為我們看到了,而且解析度就跟真實看到東西一樣,還不用戴眼鏡。

所以只要在頭皮上貼上輸出/入電極並和網路連線,你就可以進入虛擬世界,在裡面過你的人生,感受榮、辱、喜悅、悲傷,跟人交流互動。而且你的外貌不再重要,因為你可以傳給對方他想要你的樣子,想多帥就多帥、想身材多好就多好。

我們甚至可以完全擺脫實體的人生,只需要維生系統讓生命延續,完全活在夢中。因為夢裡有你想要的所有東西─愛情、成就、跑車、美女、性、美食、身材、健康、年輕,甚至小孩.... 

當最後虛擬佔據了整個人生,實體反而成為了一場夢。

2.如果不講那麼遠,最需要這場夢的其實是"病人"(還有犯人)

對於處在癌症末期的病人,我們現在給予的是藥物麻醉或止痛。將來我們可以讓他們在人生的最後一段痛苦之路變成充滿美好與滿足。

透過直接刺激大腦,實體身體上的痛苦將完全消失,病人感受到的是遺憾被彌補、過錯被原諒,或者回到年輕時、身體健康時,或者可以跟曾經喜歡的人在一起,或者滿足慾望、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直到生命終結。

同樣的,我們可以更人道地對待犯人。我們不需要懲罰犯人,他可以在虛擬世界中殺人放火、滿足偷竊欲....或者要有建設性的話,我們也可以讓他經歷虛擬的人生修補過程(更勝心理治療)....

這些事情終將會發生。所以以後光唸電子科系不夠,以後需要的是醫電整合科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