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覺得「養小孩其實是父母在修補自己人生」的一個過程。

---------------
今天兒子突然又要我出數學給他算(寒假的時候有算過),然後邊算還邊纏著我、硬要跟我聽他解釋是怎麼算出來的,他想表演給我看他有多厲害......

(很盧.....沒看到你爸我正忙著消糖果嗎?)

不過這件事其實有另一層意義....

我小時候並不是很喜歡數學,高三時數學還被當掉(害我沒畢業),大學時數學依舊困擾著我,結果就是我對大部份的物理現象沒有辦法很理解的深。我很清楚數學這個弱點,對我的人生有什麼影響。

於是在我有小孩以後,我決定修補這個弱點,至少希望不要讓我身上的這個弱點被複製到孩子身上。

所以當我聽到兒子說:「我最喜歡數學了!」,我知道我真的 fix 了我身上的這個弱點.....(至少到目前為止)

下面我解釋一下這整件事是怎麼做的:

首先,你要先對"數學"這個東西有個概念。

數學跟聰不聰明沒有什麼關係(你沒聽錯,至少小學期間的數學是這樣)。因為數學是一個單純"機械操作的過程",你只要先知道規則,然後反覆操作,你就會越來越熟練。

沒有神奇、天份不重要、性別沒關係(在我數學很爛的同時,我妹數學好的很)。

我後來發現,更好的理解是─「數學根本就是一個 Game,是一場遊戲」。(尤其和 Candy Crush 這個遊戲非常像)

但為什麼一般人會討厭數學,卻會對 Candy Crush 這種遊戲著迷到不可自拔?

答案是─

遊戲裡面有人刻意放了"誘餌",但數學裡面沒有。

那個誘餌是什麼?

你稍微想一想就知道了,那個誘餌就是「成就感」。

如果你重新玩一次 Candy Crush,仔細看,你只要知道"湊成三個一樣的糖果會消掉"這個規則,你就可以一路玩到第6、7關。

(反之,如果你一開使就從第30關開始玩,那你絕對不會再玩下去。而這正是我們對數學感到挫折的原因。)

而且每次過關,不是有一堆彩色的魚跑出來狂吃糖果,就是瘋狂加分!這個動作稱之為"立即的回饋",目的就是馬上給你成就感。

如果你了解遊戲是這樣被設計的,你就知道怎麼做會讓數學變得吸引人。

方法是─

1.你必須安排從最簡單的題目開始,最好簡單到不用大腦就能回答的題目。

2.每次小孩答對一題(過關),你就要給予立即的回饋,讓他有成就感!(例:"哇!這麼難你竟然會!"、或爸媽當場起來歡呼、手舞足蹈、甚至放鞭炮....)

3.在他熟練這個程度的題目之後,再餵他更難一點點的題目。(關卡越來越有挑戰性;"這關你過得了嗎?")

4.Candy Crush 這個遊戲之所以超越憤怒鳥,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誘因就是"你看得到朋友的進度"。這點讓它把單機遊戲,連結成了社群遊戲。

所以當數學變成一種社群遊戲,就會讓人沉溺其中.....(不過先決條件是,你得要先建立好初期的成就感)

大致上,就是這麼一回事,不信你自己試試。

你的小孩一定也是天才!

PS.
1.千萬記得我說的,"數學跟聰不聰明沒什麼關係,數學從頭到尾就只是一場 Game !"(玩輸了也不會死,多玩幾次就過關了)

2.我們家沒有補習,都是自己來。如果你看過我出的題目,這些都是經過設計的(由簡單到難),而且我把幽默也編在裡面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郭 的頭像

    郭的智慧寶庫─ 教養 ‧ 人生 ‧ 創業 ‧ 投資 ‧ 世界觀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