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婆和兒子又為了功課的事情起衝突,老婆很生氣,於是我只好自己出馬帶兒子去圖書館。
路上兒子一直問我關於電動的問題—
"為什麼每一關的音樂都不一樣?"、"為什麼大家會期待看到大魔王?"、"為什麼每一關內容都不一樣?"…諸如此類。
我很耐心地解答他的每一個問題。
我解釋了關於遊戲的劇情為什麼要這樣鋪陳、畫面為什麼要這樣設計、人物為什麼要這樣動作、魔王動作的反應時間又怎麼樣地影響到遊戲的難易度、遊戲又是怎麼樣牽動玩家的情緒…
最後我告訴他,圖書館裏面一本書在講遊戲要怎麼設計才會吸引人、遊戲有哪些元素能夠讓人欲罷不能。
結果原本我是要去圖書館工作然後讓他自己看書的,最後卻變成所有的時間都是我唸"大師談遊戲設計"這本書給他聽…
其實這本書就算大人讀都不一定懂,而且通常一般人不會有興趣看。(我覺得這本書寫得不錯,而且作者還有另外一本書在講情緒工程,因為寫的太好,所以我也有一本。)
我知道你一定覺得遊戲設計跟你有什麼關係?
嗯,不過就在我把這本艱深的書講給兒子聽的時候,其實我心裏有一些感觸。
你要知道,電動遊戲之所以能完全吸走小朋友的注意力,以至於讓每個媽媽都生氣,那是因為—
「每一個遊戲的背後,是無數人投注了心力,往裡面加了很多吸引人的元素的結果。」
(例如,精緻的畫面、逼真的音效、引人入勝的故事、快速而直接的成就感…
換言之,設計遊戲的整個心力就是要讓它"吸引人"。)
那麼,反過來問問你自己,孩子的功課、孩子的學習,裡面有什麼吸引他的元素呢?
然後,你有往裡面加進去吸引人的元素嗎?還是你加進去的,是你的責備、你給的壓力?是不是就在不知不覺中,這裡面被加了太多負面的東西,不僅沒有吸引力,反而形成了斥力…?
當一邊絞盡腦汁要吸引你,而另一邊卻給你越來越多的負面感受……你說會發生什麼事呢?
所以你說,一個吸引人的遊戲,裡面是不是有些東西該你學習呢?還是你仍然只想把它歸類於罪惡…?
這就是我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