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第一代會想變有錢 是因為經歷了沒錢的痛苦 
(有時候是實質上 有時候是精神上) 
像我以前賣車的時候 有個超厲害的同事 
賣車的基本額是每個月要賣三台 他進來第二個月 單月竟然就賣了10台 
其中還有客戶已經跟別人訂車的 他竟然帶著客戶去退訂 改跟他買 
他賺錢動機的強烈實在到了令人驚嘆的地步 
我跟他聊過 
他說他當兵的時候剛好遇上某軍事弊案 被學長賴到頭上 他必須拿出50萬來抵 不然就得去坐牢 
他的家境根本拿不出那個錢 所以每次放假人家是高高興興回家 他就去發傳單 不論颳風下雨 
他說那時候他就暗自發誓 只要讓他活著過了這關 他就一定要出人頭地! 

我發現 要知道一個人為什麼成功 一定要看這個人經歷過什麼 
(真的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如果你從小就很困苦 你真的已經贏一半了 ) 


到了第二代或第三代 家境已經改善了 孩子就沒有想成為有錢人的理由(本來就已經是了有錢人或至少不窮了) 就會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東西 例如:"意義"或文化 

電影「艋舺」裡有一句對白:"意義是三小?拎北只聽過義氣! " 
這就是第一代還處在拼命求生存的階段 思考意義又不能填飽肚子 
但當肚子已經填飽 意義的重要性就跟麵包差不多 

以前我上某個課程的時候 有個參加的學員是個工廠老闆 他說他來上課是因為覺得自己沒自信 
我問為什麼 
他說他錢什麼都有了 賺錢對他來說不是問題 但他只有小學畢業 學歷一直讓他沒自信 

喔 聽他講我才發現原來在"有錢"之後還有其他的東西存在 是ㄧ些精神層面的東西 
所以像中國大陸的人很拼 為了錢什麼都敢做 什麼都願意做(長時工作) 
而歐洲國家人民則非常重視生活品質(不喜歡加班) 環境保護 藝術文化活動 
就是第一代和第二、三代的差別 
所謂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要家裡有點錢 才有辦法生出徐志摩這樣的兒子(只問愛情 不懂現實 但感動無數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