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晚上,兒子的作業又有剪報心得,兒子挑了一篇簡報關於英國所做的調查—「學生的學用品支出比去年增加了7%(約台幣12000多)」。

 

兒子挑了這篇新聞,卻哀嚎不知道該怎麼寫(我也不知道這個要怎麼寫?),於是我說,真的沒有感覺就不要寫,要挑有感覺的寫。

 

但兒子還是執意要寫這篇……好吧,那就自己寫吧。

 

差不多半個小時,竟然真的寫好了!

 

我看了一下內容,果不其然,大概就是「因為父母的花費增加,所以學用品我們應該要珍惜使用……」這種標準文章。

 

於是我跟兒子說:「很好,你現在已經很熟練會寫“足以交差”的文章了。」

 

「接下來,爸比希望你練習在每一篇文章上,再加上你思考過後的結晶。」

 

「比如說,既然你寫“我們應該珍惜學用品”,這就表示“我們現在並沒有珍惜”;所以利用這個機會,你可以把過去所有的行為攤開來想一想,有沒有哪些是之前沒有認真思考過,但其實只要改變一下就會變得更好的習慣 ?」

 

嗯,兒子好像有點懂,他舉了個班上沒有愛惜學用品的例子,像是鉛筆、橡皮擦,常常有人弄丟,然後丟了也不找……

 

「嗯,所以怎麼做會更好?」

 

兒子說,應該在文具上面都貼姓名貼或寫上名字,這樣掉了一下就可以找回來,而不是跟爸媽要錢再買。

 

「是啊,這樣寫是不是更好了?」

 

「如果你只說“應該要珍惜學用品”,那看了你文章的人會覺得你說的很有道理,但還是做著跟之前一樣的事,什麼也沒有改變。」

 

「但如果你還告訴他,有哪些現在的做法只要改變一下事情就會不一樣,那看你文章的人很可能就會去行動。」

 

兒子聽得很認真。

 

「所以你要寫那種讓人看完之後,“行為會產生改變”的文章。」

 

「換句話說,你要讓你的文章具有“影響力”。方法就是要在文章裡面加上你思考後的結晶。懂了嗎?」

 

兒子點點頭,不過我想他還沒有完全領會,沒關係,這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練習……

 

然後,兒子就自己去修改他的作文了。

 

PS. 所以,說服人的訣竅不在於爭辯贏過對方,而是讓他經歷和你一樣的思考過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