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真的被沖縄某家銀行的網路銀行打敗! 🤯  實在太火大了,不發文真的忍不住!

 

我的是法人的網路銀行登入,整個流程設計超級複雜—

申請後兩個星期,終於寄來一張卡片上面有「ID號碼」和「確認號碼  」 ,然後我從網頁上的試著登入,結果登了半天登不進去,最後終於弄懂,登入密碼不是卡片上面的「確認號碼」,而是最初在櫃檯時寫的「暗號」。

 

終於登進去後必須要重設密碼,而且還不是這麼簡單,而是有「管理者暗號」和「交易確認暗號」兩組密碼要設定,設定時終於用到「確認號碼」。只是沒想到設定完還是不能查看存款明細,還要設定「使用者資料」,

於是又要設定一組「使用者暗號」,而且還有下載安裝電子交易認證的選項。

 

在腦袋已經一片混亂後,最後打算重新登入進入使用者介面時「Login ID」和「Password 」怎麼輸入都顯示錯誤 !!

What the FxxK !!

🤬🤬🤬🤬🤬

 

 

其實這文我要說的是「日本什麼事情都都給你一大堆的說明文件」。

為什麼爆炸點是網路銀行?因為它的網頁操作不是你照直覺就可以,而是必須看他寄給你的「操作說明」小冊子。

從我真正開始辦理在留卡以後,我就發現日本給你的說明文件真是多到一個爆炸!

 %E6%9C%AA%E5%91%BD%E5%90%8D

根本的原因是日本的員工不能「該讓你知道的沒讓你知道」,所以你買東西時他會很仔細的說明—

買腳踏車的時候是、辦網路的時候是、旅館的系統設計也是....

 

他不能只講重點,因為他們的概念裡根本沒有重點、因爲「最重要的是遵照這些流程,而不是客人的結果」。

如果他當場沒辦法說給你知道的,他就會給你說明文件,而且什麼文件都落落長、多到你根本沒有時間看....

哎唷喂呀!😮‍💨

 

(前陣子日本twitter炎上的一則影片就是一位亞裔的老人對著7-11的店員飆罵,因為他都七十幾了,買瓶啤酒店員還要他按銀幕的「確認我已經20歲」的按鈕。

可怕的是,留言的日本人幾乎一面倒責怪那位外國老人,卻沒有人能意識到自己文化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