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是什麼?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說錯了,我認為瑜珈其實就是「折磨」。

為什麼要折磨?因為要經過折磨,才能會體會到什麼是「解脫」。

這是一種二分法的測試技術。因為人無法體會"單一絕對"的狀態,這就像你無論怎麼跟小朋友要求「靜下來」,他們就是做不到。這不是因為他們不聽話,而是因為他們並不真的了解「靜下來」是什麼樣的狀態。

(他們覺得自己已經靜下來,可是你還是覺得他們還是亂哄哄。如果他們不了解你在要求什麼,他們又怎麼做得到呢?)

所以要了解什麼是「靜」,你就要先「動」(做一個相反的),然後去感受到這兩者之間的差異。之後,你才有辦法再去更細微的區分這之間程度上的差別,也就是必須透過"相對"的狀態,才能更清楚定義你在追求的是什麼。

(這些東西我很熟悉,因為大學時練武術就曾經接觸這樣的概念,不過當時感觸沒有那麼深刻,原因是—中國武術的目的已經複雜化,又要技擊、又要表演、又要健身、又要哲學,什麼都要結果就是無法切中要點。)

那麼瑜珈的目的是什麼呢?我認為是「明心見性」,也就是見到「你的本質」。

這也就是說,你原本是不了解自己的。(雖然天天見面)這就像,你很容易認識一個人,但你是沒辦法只從他的長相身材外表就了解這個人。

要了解一個人,必須透過「事件」。

當他遇到事情時,他怎麼反應?是勇敢,還是退縮?是抗拒,還是接受?他真正的想法是什麼?有哪些點可以激怒他?摸清楚這些,你就摸清楚他真正的形狀。

同樣的,你自己又是什麼形狀?

要了解自己,你就得把自己拿起來搖一搖、晃一晃,看看在不同狀態下的自己有什麼不同?做怎樣的反應?為什麼這樣反應?然後再抽絲撥繭之後,你才會見到你原本的樣子,那個藏在慾望、情緒底下,你真實的心、真實的本性。(所謂明心見性。)

見到本性之後,你的想法、真實感受和行為才能夠合而為一,具有一致性。(所謂身心合一)

(之所以這會是一個目標,就是因為平常人的狀態不是這樣,往往我的想法,和我的感受是矛盾。

「我不應該喜歡他,可是我沒有辦法克製自己不去想他…」或者「我不應該生氣,可是,我真的感覺很不舒服…」

意識、潛意識和現實一旦分開的太遠,就會產生精神疾病。)

所以,我就繼續花錢被折磨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