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與教養」這本書裏面有些東西很重要。

1.有些嬰兒一出生就有白內障,使得眼睛看不見。如果十歲後才開刀處理,則這些孩子即使手術後,仍然無法辨識深度或形狀。

2.一出生就待在黑暗中6個月的猴子,需要花上好幾個月才能學會區分圓形和正方形。(發現視神經沒發展起來)

3.一個被狼養大的12歳孩子,經過好幾年的努力,仍然沒有辦法學會說話。(類似的例子有三個)

4.小孩如果在5歳之前沒有接觸過過敏原,長大之後發生過敏反應的機率會下降。(此例不是書上說的,是某次查資料時候看到的。)

這些例子,產生了一個很重要的理論—

在出生後的幾個月至幾年之內,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期。

這段時間內,身體會根據從外在接收到的刺激,來設定身體的一些機能,而這些設定一旦完成,後面就很難更動。

(或者說這段關鍵期是身體的「硬體」在進行基礎建設(例如長神經),這時候沒建設到的,長大以後也不會再建設。也就是說,所謂的"長大"其實比較像是"在這個硬體架構上,進行軟體面的發展"而已。)

所以幼兒時期給與足夠的刺激,應該是很重要的(不過跟喝什麼奶粉,應該沒什麼關係。)。

以上給各位參考,可是不要過度解釋,畢竟這還只是理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