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7歲,到這個年紀仍然口袋空空是什麼感覺,我也說不上來。只不過有些時候在面對質疑的眼光時,你拿不出什麼來證明你自己,這種啞巴吃黃蓮的感覺,我倒是很熟悉。

的確,我出社會已經十幾年了,同年紀的朋友都已經買房、買車、當主管,我還是拿不出一點成績,實在說不過去。不過今天終於讓我想通了!我總算弄懂,我原本該有的車子、房子和錢,到底去了哪裏…

我想起從前賣車的時候有一位客戶是NOKIA的主管,我當時和他聊到我的生涯規劃時,他幫我做了一個很好的比喻。

他說:「對你而言,"能力"就像一塊拚圖。所以你要去找到各種不一樣的圖案,然後把它們拚起來,最後成為完整的一塊。」

嗯,現在看起來的確是這樣。下邊我把人生各個階段所得到的能力寫出來,看起來就是這個樣:

物理系 => 業務銷售 => 製造業工程師訓練 => 和廠商洽談取得商品,然後銷售 => 和廠商合作,進入百貨業&賣場 => 建立人員並管理 => 開發自主商品 => 使用外包資源(進入0員工時代)=> 進入網絡購物市場 => 進入便利商店市場 => 建立起小規模第一品牌 => 使用國外外包資源 => 開發國外商品 => 進入國外市場

(更簡化的說就是從「一無所知」到「自有商品」,然後從「國內市場」,走到「國際市場」。)

所以我原本上班可以賺到的錢,去了哪裏?

答案就是拿去換「能力」了!

我把錢拿去換成了能力,所以我身上這些能力就是最有價值的東西。(把這些能力打包賣你,你覺得它值多少?)

就像詹宏誌講的,創業需要的是全面性的能力,必須先由點到線,然後由線再組成面。你覺得一個能拿到商品來賣的新手、一個靠國內通路過活的盤商,和我,哪一個有未來?

所以我很清楚,隨著這些能力的完整,我的贏面就越來越大。這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連貫的長期積累戰略,等時候到了,就會進入一種無敵狀態。(有沒有想投資我啊?)

十年練一劍,練的就是這一劍!

"富爸爸,窮爸爸"的第一課—「富人不為錢工作」,現在真的知道是什麼意思了吧。


 


PS.這一劍刺將下去,總是希望能噴出點什麼,如果不是石油,至少也希望有奶油.....

能發財最好,不然至少也要有東西可以塗麵包啊~~

真希望我的"才華"能早點變成"財花"啊(有財可以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