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又想通了一件事,是關於職業生涯的。

你一定聽過這種說法:「你應該做你有興趣的事。」

如果你看企業家的傳記,或者你直接向成功的企業家尋求意見,你通常都會得到這樣的答案。

但矛盾的是,你一定也聽過另一種說法:「興趣不能當飯吃。」

我不知道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會不會困擾你?不過過去有段時間,我的確被這兩個矛盾拉扯著…

會告訴你「興趣不能當飯吃」的,通常是你的長輩;而道理也很容易懂,因為你的興趣所在,往往錢不在那邊,所以你應該找個可以賺到錢的工作做,工作之餘再從事你的興趣。

這很合邏輯、也很穩當。

而叫你「應該做你感興趣的事」的這一種,則少有人講到具體細節。如果你真的花了所有的時間在做興趣,卻沒有錢,怎麼辦?

我今天想通的,就是這一點。

「興趣導向」不像「務實導向」有明確可以依循的做法,因此給人的是充滿不確定、有風險的感覺…

但根據我自己經驗的和觀察到的現象,走「興趣導向」這條路的還是有一個大致上的模式在那,並不是完全的虛無縹緲。

所以,我先給你地圖吧!萬一將來你的小孩也要走這條路…

如果你發現自己對某件事情很有興趣,而且是持續性的興趣(例如畫畫、摺紙、寫詩,諸如此類的創造型興趣),不做這些事你會死,但做了又好像賺不到錢,那麼可以肯定的是—你已經在「興趣導向」這條路上了。

不過不用慌,你只要知道這條路上有三個階段,然後確定自己在哪個階段,並仔細銜接好進入下一個階段,一切都會迎刃而解。因為劇本就是這樣寫的。

第一階段,稱之為「興趣階段」。

簡單說,就是一直做著你感興趣的事情,但賺不到錢,因為這個時候,能力、經驗,什麼都還沒有,唯一有的就是興趣。所以,你能做的事情,就是一直嘗試、一直嘗試、一直嘗試…

要花多久時間?不曉得。

但等到有一天,你頭抬起來,發現事情不一樣了,那時你就進入了第二個階段。

怎麼個不一樣法呢?

就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對你的作品或者成果感到興趣、或者發出讚歎時,你就進到了第二個階段—「嶄露頭角」。

(從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有一個小地方要留意,一開始也許單純是你自己的興趣,但隨著經驗的累積,你也要照顧到"眾人的反應",這才讓有機會進入到第二階段。)

有時候,嶄露頭角直接就會帶來收入;不過有更多時候,你會擁有知名度或者很多讚美,卻一樣沒什麼收入。

這種時候,你要繼續大量生產,而來自外在的肯定也會激勵你這樣做,進入一種正循環。不過要記得,這時千萬不要停下來,把這個正循環不斷擴大,提升到另外一個規模。

但與此同時,你也必須花一點時間想一想,怎麼樣「把這些成果轉換成收入」,而這是整個階段裡最重要的關鍵。

你要知道,當有人喜歡你的作品時,就意味著他願意付出某個代價來跟你交換。如果這個代價直接是錢,那當然是最好的;如果不是,那你就得想辦法把它轉換。而喜歡的程度,還有喜歡的人的數量,是你的基礎。

這跟網站的經營有點像,如果大家喜歡你的網站,你就會擁有流量。有時候你可以直接跟會員收取費用,但有更多時候,大家是不願意付費的;不過不要氣餒,你要記得google。

雖然大家都用google卻不願意為此付費,google還是成了最賺錢的企業之一。因為使用者的喜愛程度和人數規模,讓他有基礎向另外一個對象收費。

所以這邊要用點心思考。只要你作品的喜愛人數和喜愛的程度到達一定規模,而你又找到了那把轉換的鑰匙時,你就會進入「功成名就」的第三階段。

(其實,走「興趣導向」這條路的人可多了。

常見的科班,像美術、音樂,差不多都是這個模式。在嶄露頭角之後,人們也許不願意花錢看你的畫展、聽你的音樂會,但他們會把小孩交給你來教…

所以你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不用太害怕。)

-------

現在除了「興趣不能當飯吃」,你也對「把興趣當飯吃」有那麼一點了解了,最後還有一點你該知道。

那就是—

「興趣不能當飯吃」怕的是後悔,後悔想做的事情沒有去做;而「把興趣當飯吃」怕的是耐不住寂寞,半途而廢。

至於你的小孩該選哪一個?很簡單…

先告訴他「興趣不能當飯吃」,如果到最後你還是怎麼樣都無法阻止他把興趣當飯吃時......

好吧,老爸教你秘傳的「把興趣當飯吃的方法」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