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聲無息中,總統選完了。

這次和以前不一樣的是,沒有什麼激情(可能是我把臉書關於政治的都過濾掉了),沒有對立(這可能是最好的一點),但選贏的人好像也沒有特別高興。

電視轉了一下,沒有看到誰在慶祝,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哀傷……

不過也許不是哀傷,說“憂鬱”可能會更貼切一點。

總統會換人,國會也會進行改革,我相信我們的食品會更安全,也相信政府會更加透明,相信社會會更加公平正義……但這裏面好像有什麼失落了……

嗯,是經濟。

比起2008年更為險峻的是,除了景氣不好之外,我們產業的競爭力正在快速流失……

這個不是小英的錯,而是之前長久累積下來的因,現在就已經是這樣了。

我相信小英已經做足準備,我也相信她之後仍會繼續推服冒、貨冒,推TPP,但你就是知道那個效果會差很多(而且還有年金改革)……

她政見裡有提到產業轉型的5個重點產業—長照產業、國防工業、物聯網……還有兩個我忘記是什麼了,但只記得這整個策略有點道理,但真不真的吃得到我也說不上來。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這5個產業真的起的來,至少也是3年後的事了……

經濟是什麼?經濟是機會。

你知道嗎?從2000年開始算到3年後,我人生最精華的18個年頭就這麼在臺灣的民主化過程中流走了……

(如果你沒有拼過,當然你就沒有什麼好哀怨。)

後面還有機會嗎?短期內看是沒有。

基本上臺灣的格局已定,現在我們所有在進行的都只是在“優化”,把漏洞補一補,把小的不合理改正,甚至是把一些規則定的更死。(ex.以後賣小吃的會更難翻身,潛在成本會更高。)

但問題是我們仍然沒有進入開發國家,還會卡在那邊不上不下地掙扎著好長一段時間……

所以我告訴兒子,臺灣是個好的出生和養老的地方,但如果你有遠大的夢想,臺灣不是一個好的起點。你要在臺灣把基礎打好,然後想辦法到另外一個國家開始你的發展。

這,就是這裏面的“憂鬱”。

PS. 我不是藍的也不是綠的,基本上我根本沒在投票,你們選上誰我就支持誰。

2000年到現在,誰會選上總統我沒有猜錯過,因為那是民主化過程的一個大方向,沒有什麼好意外。

在我看來,小英這次當選要完成最大的使命其實是“彌合臺灣的傷口”,其他的不過都是次要。如果她沒完成這個使命,不蓋你,臺灣就真的完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