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買了好幾年,一直都沒有打開來看;直到這兩天清倉前翻了一下,發現……哇!這是一本好書,可不能丟啊。

 

這本書的作者是盛田昭夫,Sony的創辦人之一,也就是推出隨身聽讓這家公司一炮而紅的傳奇人物。

 

這本書是盛田昭夫在談Sony到美國設立分公司,也就是國際化的過程中,所觀察到美國與日本文化上的差異。

(真的,花時間看一下吧,這有助於你培養孩子更開闊的「世界觀」,搞不好他將來會去美國開公司。)

 

直接摘錄如下—

 

1.在美國,找人這件事情該怎麼做才好呢?

美國國內有高達百家以上的「獵人頭公司」,這種公司幾乎有求必應,他們備有數萬人的名單;此外就是在報紙上刊登廣告。

如此一來就會有很多人前來應徵。

契約方面除了一年契約之外,也有逐月契約,憑著一個月前的預告通知就能彼此解約。

每個應徵人員按其工作性質,逐一透過面試決定錄用與否。

薪資談妥後,一旦發現這個人不如當初所說的能幹,那就請他走路。

 

2.有位全國營業經理已經升任副總裁,可是不久前,由於業務規模超過他的能力範圍,所以只好請他辭職。

但後來召開銷售會議時,這位仁兄居然在座。

問他現在從事什麼?他回答,擔任本公司百老匯地區的銷售代理人,今天是來談生意的。

原本負責Sony在美全部的銷售業務,今天只做一個地區的生意靠自己打拼賺取佣金來過活。

(註:美國人沒有那麼大的面子問題,從前門被趕出去,就再從後門進來求職,非常務實。)

 

3.在美國雇用人員,首先是製作「規格書」,將公司的要求巨細靡遺地記載在上,然後公開發表。

有人來應徵之後,則兩方展開交涉。

交涉事項不僅限於薪資待遇,還包括勞動條件、契約期間等等,事前把話講清楚不要留下任何含糊不明的地方。

如果雙方條件談攏就互相簽訂契約書,正式成立雇傭關係。

 

4.日本無論勞資雙方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人一生之中只為一家工作公司工作。

一旦進入某家公司工作之後,就不想跳槽,而且也沒有人要他離開。對於經營者而言,已經雇用的職員就是終身應予以照顧的「一家人」。

而美式雇傭關係,則隨時隨地都按「規格書」對員工進行評估。一旦無法按照「規格書」做好工作,公司立刻可以請他走路。

事實上,未滿一年就把新進錄用的職員加以開除,在美國乃屬司空見慣的事情。

(註:和前面說的一樣,失敗是小問題。但在台灣,被開除跟天塌下來差不多。)

 

5.美國是個非常有趣的國家,一旦需要用人就可以從競爭公司挖角。

這時大都以高於原來的待遇把人挖角過來。而一個人才,越被挖角越是值錢。

當事人被勸誘後,便去上司那邊說有人打算以多少多少的待遇聘請他。

如果上司肯以同等或更高的待遇加以挽留就算了,否則只要一個月前(甚至一周前)提出辭呈便可簡單辭去工作。

(註:去美國要想辦法不斷跳槽,拉抬自己的身價。)

 

6.經營者也認為「挖角」是件好事。

人可以經由更好的工作來進行自我啟發,也認為改變工作環境有助於個人的能力成長,經營者甚至不用操心員工訓練計畫便能解決人才需求的問題。

受雇者則經常透過換工作進一步發揮自己的能力,並且獲得機會爭取與自己能力相稱的更好職位和更高待遇。

就這樣,在美國形成了極為開放而富於流動性的人力市場。

 

7.關於機密外洩的問題—

在美國不太有所謂業界的秘密。

除了沒有秘密之外,同時公司方面也為了保持真正的高度機密而竭盡所能地加以防範。

例如研究部門或是技術部門,一旦進入某個部門之後就絕對不讓你看到其他的部門。個人的工作範圍劃分的非常清楚。

這個嚴格的職務分掌,是從前面所提到的「規格書」理念而來的。

就好像砌磚牆之前先決定好方形框架,再去尋找大小合適的磚塊,一次砌將起來。

(註:這跟市場規模也有關係,美國的企業通常發展到很大(全球性),所以分工很細。也因此如果在台灣的小公司,是不可能這樣做的。)

 

8.藍領階級的流動

美國人認為勞資雙方固然有其利害對立之處,但這並非“階級間的必然對立”。

也就是雇主和受雇者之間並不存在「上下隸屬」的關係。

勞工是出售自己勞力的人,而雇主則是收買其勞力的人,兩者之間不外乎一件商品的買賣關係而已。

因此勞資雙方的關係,就和買電視機的交易完全相同,是完全平等自由的關係。

也因此,美國的藍領工人如果在同一職種上具備相同的熟練度,無論在小企業工作,還是在大企業的工作都可以獲得相同的薪資。

(註:西方很重要的「平等」概念,其實奠基於「資本主義」之上。台灣則是「儒家思想」,是有階級的。)

 

9.日本年資制度的產生

源自於封建性格的上下身份秩序,本來就是日本社會的深層脈動。

這種身份秩序並非自由平等的關係,而是所謂「雇主在上,受雇者的身份在下」的上下主從關係。

傳統觀念把薪資看成近似俸祿,認為是上司發給下屬的恩賜。

於是年資制度應運而生,公司會逐年依次調升個人薪資待遇與職務地位,以平息員工跳槽的念頭。 而「奉獻主子」的刻苦耐勞精神,將長時間的工作視為理所當然。

這個制度發展到後來,即使員工執意跳槽,不但別家企業不會承認其原來所有的年資和經驗,甚至無法保證是否能夠再度找到雇主。

(註:日本人的一生是受很多潛規則所限制的,跟台灣人的本質上很不一樣。)

 

10.從員工立場來看,年資制度可謂不壞的設計。

因為員工能夠輕易擬定生涯計畫,例如幾年之後準備結婚,又在第幾年希望擁有自己的房子。

 

11.時下日本公司招募人員的方式,多半只是透過一次非常簡短的筆試和面試就予以錄用。

而一經錄用之後即使工作成績不如預期,乃至表現每下愈況,在日本公司裡也是不可能將這個人加以開除的。

「我們公司不適合你,請你另謀高就吧!」

如果公司這麼表示的話,第二天這個人馬上就要走投無路。

 

12.但只憑一次短短5分鐘的面談篩選出來的人,今後就要把公司交給他們永久經營下去,還有比這種事更加駭人聽聞的嗎?

考試考得莫名其妙,錄取之後,即使表現不理想也不能加以開除,也因此公司已非營利事業團体,只得稱之為「社會保險團體」。

 

12552625_10206871411917435_6223891924733941275_n.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