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對內容產業有個困惑─

美工、設計師、藝術家,這三者有什麼不同?
美工的作品通常也很好看,為什麼她仍然只是個美工?(領著美工的酬勞)

後來我想出了答案。是"靈魂",造就了這三者的差異。

簡單說,美工的作品沒有"靈魂",有的是只是"技術"。也就是說美工的作品裡會有美感,但沒有太多她個人的意見、她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這有點像有些女孩子很會打扮(技術)、讓人感覺很美,但你和她聊深一點,就覺得她裡面空蕩蕩的,只是不斷把別人的話拿來當成自己的,沒有太多自己用心過的想法...)

反之,藝術家的作品裡面就是滿滿創作者的意見,是她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感觸的一種表達,所以藝術家的每個作品都是獨一無二。每個藝術家的人生經歷都不同,作品就是這個人生的紀錄。

而設計師的作品也有靈魂,也有她個人的意見;但設計師和藝術家之間的差別則在於,設計師表達她的意見時必須考慮到使用者(或客戶),而藝術家只是純粹地表達自己。

-----------------------

兒子很愛畫畫,但是一直都畫電動裡的東西。昨天兒子又一直怨嘆,"為什麼他沒辦法畫得像電動裡的一樣好?",所以我跟他說:

"你不要再畫電動的東西了!"

"因為那是別人創做出來的,那些圖案是別人的想法。你再怎麼努力最後也不過是想法變得跟他一樣而已。"

「喔!如果我一直畫別人的東西,那裡面就沒有我的想法啊。我只是一直在抄別人的東西啊。」,兒子又用他自己的話說了一次。

「你一開始讓我畫電動,只是要讓我對畫畫有興趣,但是如果一直畫電動,不就沒有我自己的東西了嗎?」,兒子講得頭頭是道。

「所以我可以設計自己的遊戲嗎?」兒子問。

"當然可以,你應該做出你自己的遊戲。"

兒子很興奮地講他的"捷運關門"新遊戲...... (捷運是他的有趣經歷,他很怕被門夾住)

所以內容產業大概就是這樣,你必須先往小孩的身上填入"內容",讓他發展出自己的"靈魂",然後他才能產生有靈魂的作品。(不一定是畫畫,也可能是化妝品、家電或某遊戲程式。)

PS 不過內容產業不像技術產業那麼給人安全感,是因為大部分人在這裡面缺了一個關鍵,就是"把你的內容轉換成收入"的能力。

不過,這又是另一個題目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