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操作的大致分類可以分成投資和投機。


 我對這兩種分類的定義,是以操作模式是不是會重複發生做為分野, 如果可以「用同樣一個模式反覆操作來重複獲利」,該方式就算是「投資」; 如果「該操作側重某個單一事件(或時機),而重複發生的機會不大」,就該稱為「投機」。


或者你也可以把「投資」想成:談成了某筆交易後,你每年可以從中持續獲利; 而「投機」則是:談成了一筆大的交易,光這筆交易就可以讓你吃上好幾年。


 一般人對於"投機"的觀感不是很好,可能是因為投機相當依賴"時機"(時間和機會), 而時機其實是不可掌握的,因此獲利時會給人「不過是運氣好而已」的看法。 大多數時候我也認同這種看法,但實際上還是有使用投機策略的專家。


 --------------------------------


 前幾天去書店逛了一下,結果又被一本書吸引破了費,這本書就是「雷曼啟示錄」。


裡面有一小段我覺得挺適合拿來舉例什麼是「投機」,故事簡化如下:


(書中107頁至111頁) 卡爾派恩公司(Calpine)是全美最大的能源和電力供應商之一,發電量排名全球前十大,資產數以億計,2004年在綠色環保的話題及市場大多頭下,該公司股票、債券在證券市場對非常熱絡。


 然而雷曼公司裡的克莉絲汀卻認為該公司在ㄧ年之內就會破產, 於是建議公司大幅提高對卡爾派恩的放空部位,一旦卡爾派恩破產, 雷曼就會因此賺進數百萬美元。


 克莉絲汀之所以確認握卡爾派恩會破產,是因為她很清楚該公司的財務狀況。 該公司全年稅後獲利預估是6.5億美元,但負債卻高達185億美元。


其中可轉債的到期日接近,而公司的現金將不夠支付, 而且可轉債的到期日遠早於公司債(銀行團持有)到期日, 但債務的順位公司債優先於可轉債,因此銀行團勢必會對該公司提告, 由銀行團優先瓜分其剩餘資產。 會發生這些事,是因為公司的債務實在太大,營運收入已經還不起債務,只能不斷以債養債。


換句話說,實質上該公司就像已經腦死的病人,救回是不可能的, 但是可以透過急救,延續最多一年的生命,急救的方式就是再發行一次可轉債。


 


 當然這故事最後的結局就是卡爾派恩破產,雷曼從中獲利近1億美元。(卡爾派恩於2005年12月破產。)


-----------------------------


 這個是「投機」的例子,下面則「技術分析」例子,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兩者的差異。


 -----------------------------


 (節錄自某新聞) 台股封關前的下跌,主要是資金面有疑慮,因此技術面相對重要。 從籌碼面來看,台股大盤從8215點下修至7002點過程,修正 14.76%;融資餘額則從新台幣2760億元,降至2490億元,減幅 9.78%,雖融資減幅比不上大盤修正幅度,但籌碼面已達第一階段滿足點。 外資年初進來熱錢的買超金額逾1500億元,但年前的一波賣超已逾1600億元,後市對大盤賣壓相對較低。 技術面來看,台股短線可望有像樣反彈,預期上半年指數將在7000到8000點震盪打底。後市若指數站上季線後反壓將變重,則要適時檢視持股部位。


 ------------------------------


這兩個例子都和時機有關(前者是剛好有一家這樣的公司,後者則是剛好這個時間點); 兩個也都在對未來價格(指數)做預測,然而兩者發生的可確定性卻是天壤之別! 這就像兩個算命師同樣都在算命(預測),但是第一個算命師手上卻多了一把手槍以確定標的會如期斃命。


兩者的結局自然不可同日而語,風險的差異就在於手槍的部分。


 會被拿來和巴菲特相提並論的「喬治索羅斯」,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投機專家, 然而他的方式也不是一般人以為的"技術分析", 而是類似第一個例子的"確保該事件會如期發生"的投機操作。


 過去我一直將技術型操作和投機畫上等號,現在我才釐清兩者之間的差異。


 「技術型操作」只是「投機」的其中一種, 而「投機」還有其他更多類型是可以透過"專業"來降低操作上的風險。


 


 p.s.不過投機的特性就是重複發生的頻率很低(也就是說這樣的交易並不多), 交易金額一定要夠大才能達到做一次吃三年的效果, 因此還是比較適合資本雄厚的法人機構,而非一般市井小民。


 


 


 


我以前在ㄧ家貿易公司上班,待沒半年就遇上了眾所皆知的SARS事件。 因為人們對SARS的恐慌,口罩一下子就嚴重缺貨,想當然的口罩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


 我們公司主要的業務是從日本進口一些家電, 然後出貨給各大賣場及網路購物(那時候Yahoo購物中心還只是小小咖...), 但是有一天,老闆不知道從哪邊進了一大批口罩, 先以一般價格讓員工先購買以後,剩餘的再以市價(當然是貴得嚇死人)轉手賣掉, 賺了一筆利潤。


 這件事的隔天開會,老闆怕產生不好的影響,特別叮嚀我們這群業務(其實也只有兩個人): 「口罩這個只是機會財,事件過去之後就不存在了,所以你們千萬不要分心,要繼續把本業顧好才是真的!」


--------------------------------


先從上面生意上的例子比較容易理解,進口罩然後轉手賣掉這種「生意模式」是一種機會財, 只要你能找到貨源,就能夠賺到錢。 但賺到之後,下次什麼時候會再發生疾病大流行能再賺一票,這就沒人知道了。


 這也很像守株待兔的故事,有時候你只是躺在樹下睡覺,就這麼剛好有一隻兔子跑過來撞樹昏倒, 你當然100%確定可以抓到這隻兔子,但沒辦法知道的是下一隻兔子什麼時候會再跑出來撞樹。


 這類的事件不常發生(或者不知道會不會再發生),所以一般稱之為「投機」,是一種機會財。


 相對地,公司的本業就是進口某個商品(例如:空氣清淨機)然後透過賣場賣給消費者, 應該沒有疑問,一個客人買走以後,不用多久(至少不是以年算)一定會出現下購買者, 這種交易(生意模式)會不斷重複,是一種常態性的獲利來源,則稱為「投資」。


 如果到這邊能夠理解生意上如何以「模式」重複的"頻率"來區別投資和投機, 接下來就可以將之延伸至股票投資上。


 


在雷曼放空卡爾派恩的例子裡,這次操作賺到之後, 有沒有人能知道下一次再找到一家能夠篤定會在ㄧ年內破產的公司是什麼時候?


 不能,因為這種事情沒有那麼多,所以定義為「投機」。


 相對地,在適當的價格買進會持續獲利的公司,這種事能不能重複發生?


 能,所以巴菲特的操作屬於投資,他買進可口可樂、吉列....這些「操作模式」都一樣。


如果你能區分出投資和投機的差異,你操作股票時就能想得更清楚─


                                         你是不是真的要把投機當飯吃??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這就像SARS時轉手賣口罩讓你賺到了錢, 於是你決定要專心囤積口罩(或其他東西)、等待下一次事件發生,並且以此為業.... 這樣做不是不可以,只是會建議你要記得:


 一次SARS就要先賺飽10年的生活費,這樣你才能撐到下一次機會的發生!


(也因為投機一次就要賺到好幾年的錢,首先你的資本要先夠雄厚才行。)


 


 p.s. 1.由於定義投資和投機的差異是用「模式」發生頻率的程度, 因此它們之間並沒有一條清楚的界線可以用來界訂(超過多少就算投資,低於算投機)。


 雷曼放空卡爾派恩的這種操作模式如果放到夠大的市場, 搞不好真的每年都可以找到同樣模式的交易,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視它為一種投資。


 這就像如果有個森林兔子多到滿出來(或有某種陷阱會造成兔子不斷把自己撞昏), 你就真的可以把躺在樹下撿兔子當飯吃, 當然稱之為投資也不會有人反對啦~


 


2.技術分析最大的陷阱就是它很多事件看起來類似(因為是簡化過後), 實際上卻是每次事件都是「類似卻不重複」。


 我們都知道硬幣只要你擲得次數夠多,正面或反兩的出現的機率都會越接近50%, 雖然股票也只有漲或跌這兩種結果, 但股票的情形卻更像在擲一個奇怪的硬幣, 出現正面的機率現在是50%,下一次卻變成只有20%,再下一次可能又變成80%... 看起來每次都一樣,但實際上完全不可預期,連機率都沒用(因為是動態機率)。


 這在物理就屬於「非線性力學」(俗稱渾沌理論)的範疇, 這種領域裡一直沒有找到簡單的公式(或秘訣)能夠套用, 而技術分析者卻一直在尋找聖杯,相信自己能找到不為人知的解答。


 (還沒找到不代表真的沒有,如果你找到了,你真的會永留青史!加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