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利高就好嗎?


今天在Youtube閒逛,看到鴻海股東會之前的一則新聞,記者訪問一位小股東,
這位歐巴桑在150元買了一張股票,而今年現金股利只預計配0.8元,
也就是說,花了150,000買股票,卻只有800元的利息,
而且目前股價只剩90元,比買定存還慘,所以要去參加股東會看郭台銘怎麼說...



這位小股東的想法我能理解,但也讓我想起了過去我的的困惑─


     是不是配息高才是好股票?


或者這樣問會清楚─


     EPS(每股獲利)、配股、配息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


這邊要先解釋一下一些定義。


資產:會計上的資產,指的就是所有能值錢的東西。
         (富爸爸資產的定義其實指的是收入來源。)


淨值:把公司的資產減掉負債剩下來的部分就叫淨值。
         或者說,如果我們現在把公司結束掉,把所有值錢的東西拿去把債還清,剩下來的價值就是淨值。


每股淨值:就是把淨值再分給所有股東,而每一股所能得到的淨值就是每股淨值。



假設一家公司去年的每股淨值為10元,
當今年一整年下來公司賺了5元/股(EPS=5元)時,
等於這家公司的手頭上多了5元/股的現金。


接下來公司董事會會先討論怎麼處理這增加的5元,要發放多少現金股利和配股,
然後在股東大會上請股東表決通過。


透過下面三種情況來解釋會更容易理解:


 


1.完全以現金股利的方式發放


  如果把這賺來的5元完全發放,股東每一股就會拿到5元;
  由於賺來的錢全部給了股東,所以公司的每股淨值不會增加,還是10元。


2.完全不發放也不配股
  
  如果完全不發放現金或股票,這賺來的5元現金就等於是公司的資產,
  變成公司的淨值增加5元。也就是說今年的每股淨值變成了15元。


3.完全以配股的方式發放


  如果公司發放5元的股票股利,則每一個股東的持股都會變成原本的1.5倍,
  但是賺來的5元/股變成公司的資產,所以整體淨值也變為原本的1.5倍,
  因此隨然持股增加,但是每股淨值還是不變,一樣維持10元。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完全發放的情形下,不管發放的是股票還是現金,淨值/股都不會變。
只有沒有發放股票現金的部分,才會造成淨值/股的增加。


而價值投資的基本假設,股價最後會反映公司的內在價值,
因此內在價值的其中之一的「淨值」增加,自然也會造成股價的上揚。


聽起來有點艱澀,不過沒有那麼難,
我們用杯子和水來比喻應該會更容易懂。


 


假設一個杯子就代表一股,杯子裡面的水就代表每股淨值。


原本每個杯子裡都裝了(每股淨值10元)的水,
一整年下來,我們又多出了一堆水(賺來的錢),
於是我們有三種方式可以處理這今年新增的水。


方法1.把新增的水讓股東喝掉


新增的水被喝掉了(或拿回家),自然不會裝到原本的杯子裡,
於是每個人的杯子裡的水位還是跟之前一樣(每股淨值仍然是10元,但是可以拿到現金)。


方法2.把新增的水裝到每個人的杯子裡


公司能夠裝水的地方,就是每個人的杯子,現在公司要新增的水留下來,
自然就是把他倒到每個股東的杯子裡。
於是每個股東還是一個杯子,但是水位上升了(每股淨值上升成15元)。


方法3.每個人配一個小杯子


爲了把水留在公司,又不讓水位上升,於是配給每個股東一個小杯子,
然後把新增的水倒到小杯子裡。
結果小杯子的水位和大杯子的水位是一樣的。(每股淨值還是10元,但是股份便多了。)



(其實如果能配圖說明,就更清楚了,不過目前懶得弄。)



簡單的說,以價值投資者的觀點來看:
公司在獲利的時候,公司淨值的部分就已經增加了,
至於配多少股、多少現金、多少保留盈餘其實差異不大,
沒有以現金、股票分配到的部分,最會以股價上揚的形勢表現出來



所以新聞裡這位歐巴桑其實不用太擔心,
即使不會評估公司實際的價值也沒關係,
因為當她買下鴻海股票的時候,其實就比起買聯電股票賠錢的機率低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