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個討論區不止一次聽到有人提及台灣是淺碟市場,
而且在Youtube看"雪球"新書發表會上,某知名老師也不經意說了一句:「台灣是淺碟型市場,價值投資很難在台灣市場運用.....」

究竟淺碟市場是什麼?為什麼會讓價值投資法不能運用?

--------------------------------------------------------------------

我有一次去參加某個金融研習,其中一位講師是富姓基金的操盤人,他內容主在講買基金要注意的事情。他提及的一項就是─購買基金要留意它投資的市場規模。

「像越南和杜拜,大家都知道這兩個地方很熱門,但是你知道這兩個股市裡面有幾家上市公司嗎?」

「只有88家和128家!」(哪個是88家我不記得了..)

「台灣股市已經夠小了,但也還有一千多家上市櫃公司,你看這兩個池子有多小?」

「基金買股票不是買個一張、兩張,1萬、2萬元這樣買,而是1億、2憶甚至10憶、百億地買。」

「這會有什麼情形?就是你買次一買就漲停,因為供給量沒有那麼多。」

「所以基金下去買的時候,股市就不停地漲、不停地漲。當然你就會看到你的基金淨值一直上升。」

「但問題就出在要賣的時候。」

「當投資人要贖回時,基金一賣就跌停、一賣就跌停。因為你的規模太大了,市場裡根本沒有其他人可以接手你的股票!」

「因此就像太小的池子,基金一進去水全滿出了;但是要離開時卻無法退場.....」



這就是淺碟型市場,會遇到的問題就是「規模」。

台灣的股市池子還算小,每天成交量大概1500憶上下(熱的時候會到2、3000千億),
因此大規模一點的基金,如國安基金(5000憶),的確是會影響甚至能部份控制股市的價格。

但像美國股票市場的規模實在太大,你有5000憶要買進,市場可能有好幾百個量比你大的賣方要倒給你,誰也無法控制誰....

--------------------------------------------------------------------------

很多人看巴菲特後來的投資標地,弄不懂他到底在幹麻。

他幹麻買了中石化,後來又賣掉....中國的公司財報能相信嗎?
現在又跑去買個比亞迪,比亞迪有護城河嗎?

嗯,很多人的結論是─巴菲特投資不靈光了、價值投資失靈了.....

其實,我認為問題是出在「規模」。



如果你真的用價值投資法把台灣的上市櫃公司一家一家進行風險評估,
你會發現,1000多家公司裡最後能夠確定風險的公司大約只有是20家左右,
而風險極低的公司大概不超過10家。

當然我們初期投資的時候,當然是從風險最低的1家公司開始。

隨著從中獲利、資本增加的複利循環中,我們買進的第一家持股比例也越來越高,
高到某個程度後,我們只好往其他的選項中挑選,於是投資延伸到第二家、第三家....

獲利不斷膨脹、循環,最後這能確定風險的20家都買完了,怎麼辦?

不買了?

答案是不行。

波克夏不是私有企業,他是上市公司。你不想繼續賺錢還得股東同意,可是股東怎麼可能同意你到此為止。
而且當你每年產生的獲利高達200億美金以上,你拿去投資總市值只有10億美金的公司,
你每年得買20家公司才來得及花完,一年要買20家超低風險的公司不但不可能,而且無濟於事。

所以當你是這種處境,你也只好往風險高、但是市值規模夠大的公司方向延伸投資。
這也是為什麼後期巴菲特的投資方式令人難解的原因。

相對起來,一般投資人(散戶)可就幸運的多了。
想買就買,想賣就賣,還有些幾近於零風險的公司等你投資,這麼好的事,可是只有散戶才有咧。

至於價值投資能不能用在台灣的淺碟市場?

我想,除非你的資本真的大到了有好幾個億,不然價值投資當然是能用的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