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孩子教育學 (1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嚴長壽真的講得比我清楚。你一定要看,尤其如果你是出身鄉下的話

以前是努力就會成功,後來出現了浪頭,乘風而起的才會出頭;現在又完全不一樣,「世界是平的」。

世界是平的,意謂著偏遠地區的人擁有了和城市裡的人相同的立足點。(但是你要有網路先)

我這邊告訴你你有什麼優勢如果你出身鄉下的話: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聽朋友說,她女兒上小學之後跟不上進度。因為其他同學幼稚園時就先學過了,所以老師課程上很多都帶過。最後女兒跟不上進度,老師還覺得是不是小孩的智力有問題,請家長帶去做檢查。

其實這件事,我聽了很生氣。台灣整個事情都被扭曲了,所有的人都在瘋狂地做一些瘋狂的事情!

第一次看到"提前學習"這種做法是我在高中的時候。同學在高二的時候就在補高三的物理化學,他是資優生。我當時覺得—哇!這個方法真聰明。

但是現在所有人都知道了這一招,而且把它延伸到了小學之前,這件事就不再那麼有趣,而是很恐怖。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力量」,這是我一直以來努力尋找,並且嘗試鍛練的東西。

有些人你一看就知道他是個強者,你可以感受到存在他的身上的力量,但你卻說不出來那是個什麼樣的東西。

今天我就在這邊解釋一下。

第一種力量叫做「說到做到」。

簡單說,就是制訂目標然後達成它。在「看得到」和「做的到」之間的關聯性,就是這個力量的強度。

"我暑假要看完三本書",然後暑假過完我的確看完了三本書。這是個簡單的目標。

"從現在開始,我每天都要運動,持續三個月。"這是個稍微難的目標,所以當你達成時,你會對自己變得更有自信。

"我要開發出屬於自己的產品,而且成為第一品牌。"當你從來沒有過類似經驗、不知該從何下手,然後又缺乏資金的情況下,這個目標會讓你恐懼到發抖。不過當你達成時,你會很明確地感覺到自己的力量變大了。

就這樣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目標、達成,目標、達成…」,直到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只要目標看得到,我就能把它打下來」時,你就無敵了。

(目前為止我經歷過三次這種無敵的狀態,第一次是在銷售上,第二次是在投資上,第三次是在使用媒體(文章)上。)

所以當你在一個人身上嗅到這個特質時,你就會知道他是個強者。比如說:我妹。

在你翻她的參考書發現她竟然每個題目都做過的時,如果她說她的目標是某某學校,那麼你會知道她真的進得去。(反之我的參考書大部分都是空白的,應該可利用全新商品的好價格賣出。)

這就是一種"自我預言實現"(make your words true)的能力。

鍛煉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由小到大、由簡單到困難,一場戰役、一場戰役地打,直到打過無數次的戰役。

而所有的強者,在你發現他之前其實都已經經歷過許多場的無名戰役。

王建民在投經典賽之前,已經投了多少場你從來都沒聽過的球賽;九把刀在成名之前,已經寫了多少篇沒有人要看的小說;wal-mart 在被世界發現之前,幾乎已經掃光了美國的鄉鎮…

所以如果你想要成為強者,現在就要開始,因為你不會突然變強。

第二種力量叫做「行動力」,就是從你知道該做,到你實際去做的時間差。時間越短你的力量就越強。

我的綠豆實驗就是其一。我看了網路文章關於"wifi會讓發芽的綠豆死翹翹"的實驗,到我實際做一次,有兩天的落差。

其實這不是什麼太難的實驗,但我卻要花上這麼久才去做,可見這還有很大的鍛鍊空間。(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是以前的我,大概一輩子都不會去做…)

我有收集一篇文章,是楊振寧在講他還是費米的學生時發生的一件事。

有次費米問楊振寧:"太陽的溫度是多少?"
楊振寧答:"6000度左右。"
費米又問:"你怎麼知道的?"
楊振寧說:"某雜誌上寫的。"
費米說:"這樣不行。我們實際來計算看看。"
(然後,從太陽到地球的距離,跟地球上的溫度,倒退回去算太陽上的溫度…)
費米說:"看來我們需要一把比例尺…"
楊振寧:"...………"(哪裏可以買?)
費米說:"我們自己做,剛好我會一點木工,你只要做那個和那個就好了。"

最後他們就做了一把超大的比例尺,還拍了照片。然後用這把比例尺去計算,果然太陽的表面溫度就是6000多度。

當下,費米就成了我心目中排名第一的偶像。

所以為什麼你們會一直看到我在做東做西,那是因為我在展示這種力量給兒子看。該做的事當下就做,不要遲疑。

(我身邊有這種力量的,就是在當工程師的時候的同事—泰全。他太有行動力,有時候讓我倍感壓力。

不過……現在是我比較強了。)

前兩種力量比較容易理解、也比較容易被人感受到。你只要鍛煉到某個程度,你就會成為強者。

但如果你合併擁有第三種力量,那你就將不只是強,而很可能會擁有改變這個世界的巨大力量!

第三種力量,是「想法上的力量」。也就是當所有人都被困住時,你擁有解決它的辦法,一種不一樣的思維、格局、或是突破性的想法。

但問題是,這些想法通常一開始只不過理論,就跟其他的白日夢、奇思妙想沒有什麼兩樣,所以人們不太會重視它。

這句話不知道是誰說的:「一般而言,"實踐"比"理論"強而有力。但唯獨"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時,才會釋放出最為強大的力量!」

真的就是這樣。

一家國內企業就算執行力再強,成長到最後總有個極限,因為國內市場也不過就這麼大而已。但是,如果這時思維上如果能夠突破,變成以全球為市場來思考,那接下來的發展空間可就突然大了!

這表現在投資上,就是你會看到每一家公司他的成長極限都不一樣,即使有兩家公司的執行力都一樣強。一家公司的那個極限取絕於經營者腦裡面的格局。

所以你會看到和鴻海同時期的工廠,很多發展到一個極限就結束了。鴻海卻一直變大、一直變大,一直變大…

郭台銘那時候講了一句:「神木不是一天造成的,而是種子落地時就已經決定了。」那顆種子,就是「想法」。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你身邊有個年輕人,一剛開始創業就跟你說他要建立世界級的企業,你大概也覺得他在做夢吧。

所以任何偉大的夢想(或理論)都必須搭配前兩者,也就是實踐的力量,才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因此你得在發展想法的同時,也累積實踐的能力,然後小心翼翼去驗證你的想法是不是可行。

要記得—

"實踐"讓你成為強者,但只有"夢想"才能使你偉大。

不要輕忽其中任何一個。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我提到,為什麼同一批小孩在40歲後會產生巨大的差異,有一項很重要就是跟父母的教養大策略(戰略)有關。

我再從另外一個角度讓你感受到它的存在。

-------

大致上出社會以後,人的職業型態可以分成三種—技術職、管理職、領導職。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小孩的,不知道自己給的愛太多;兩個小孩的,覺得自己很厲害;三個小孩的,才知道什麼是無能為力。

「媽媽不必當超人」這本書裏提到一句話,她說,在第三個小孩出生後,她的腦袋就有什麼東西爆炸了。

我隻有兩個小孩,但我隱隱約約可以感覺的到,三個小孩將會是個轉戾點。我猜,所有的教養方法,都會在第三個小孩以後完全失效。(你對愛的教育深信不疑?那你真的應該試試看。)

老婆有個好朋友之前已經有兩個小孩,她覺得自己還應付的來,而且她很愛小孩,於是她就生了第三個。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為什麼要學習呢?因為,「知識就是力量」。

不過我知道你一定不懂這句話的意思,我來解釋給你聽。

某個假日的下午,我正以愉快的心情吃著我的下午點心,而女兒正在玩我的iPad,每個程式都給它開來看看…

突然,女兒拿著iPad問了老婆一句:「媽咪,這個女生是誰?」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睡覺前,不經意翻了一下林俐的「快樂筆記本」,結果我竟然看到一篇,對我而言算得上是世界第二名最感動的愛的故事。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騎車綠燈亮要右轉。

因為行人還在走,我就稍微停下來,但是後面的機車就叭叭叭,急著鑽旁邊的縫細揚長而去....

關於這件事,有很重要的一個智慧一定要教你的小孩─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期天全家去運動,期間兒子去上廁所,回來的時候沒頭沒腦問了一句:「什麼是"動保、洗劍、手康"啊?」

我聽不懂他在說什麼就沒理他,但老婆一聽就懂:

「不是"動保、洗劍、手康"啦!」

「是"勤洗手,保健康"!」

喔〜知子莫若母啊〜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實講,我覺得我們是非常衰的一代。

從學校畢業以後,台灣的經濟狀況就每況愈下,一開始是為民主化所付出的成本,接著又遇上了全球性的蕭條。

一晃眼,十多年就這樣過去了,你人生最精華的這段時期什麼也沒施展出來,就這樣埋葬在苦悶之中。等到抬起頭,你已經40好幾了。

早一輩的,經歷過股票分紅的輝煌年代,點石成金下早早就成了千萬富翁、買了自己的房子。更早的上一代,大半輩子都在享受完整的經濟成長,人生從無到有,只要有付出就有收獲。(甚至有的人當初只是擁有一塊沒用的地,後來就變成精華區的大地主。)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吧,我得告訴你─ 

根本不存在什麼"有效的抱怨"。

「抱怨」的本質就是單向的脅迫。

(雙向時叫"溝通"。也不是情緒發洩,因為你會找第三者。抱怨就是單純的脅迫,因為你期望對方因此改變。)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性相近,習相遠」。每次看到幼兒園的小朋友活蹦亂跳的,我就會想到這句話。

上小學之前,每個小朋友都是一樣天真無邪、純真可愛。但同樣一批小朋友,到了40歲時候每個人的處境卻是天差地遠。

是什麼導致後來的巨大差異?

我認為這一切差異最初的起點就是—「從小孩一出生,到他自己正式接手之前,父母為他立下的誌向」。

如果你仔細聆聽每個爸爸媽媽說出口的話,你會發現,每個爸爸或媽媽,腦袋中都有對小孩未來樣子的「模型」。

有人相信,要從好學校畢業,將來才有好工作。
有人希望孩子能夠揚眉吐氣。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載小孩上學時,我正想著一些問題....

突然,兒子冒出一句:

「把鼻,今天你怎麼先送妹妹去?」

啊!?

我一回神,摩托車已經騎在大直橋上了....

兒子遲到定了,只好盡快騎到幼兒園先。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朋友們,現在你們知道為什麼要把國語學好了吧?

學國語不是為了考試得高分,而是為了學會"把平常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寫得有趣"!

(大人的生活實在太苦悶了,很需要你們寫些有趣的東西滋潤他們的生命...)

---------------------

知道為什麼也要學好英文呢?

因為這樣一來,你的笑話就連外國人都看得懂!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學校沒教,但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要學的兩堂課—

第一堂是「財務知識」,我認為在你25到30歲之間這件事就應該要有人教過你。內容很簡單,就是讓你知道「財務上,你做了什麼樣的動作,會讓你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為什麼是25到30歲之間?

因為這時候你剛踏入社會,剛開始擁有自己能夠支配的收入。如果這時候你能盡早確立自己的財務目標,那麼到35歲時,你應該就會有ㄧ筆相當的存款(而不是負債)成為你實力的一部分。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像你知道的,我的專業是經營(我擁有經營者的靈魂),所以在結婚不久後,我就把企業經營裡的「客服系統」,導入了婚姻經營當中

每天睡覺前我都會問老婆三個問題。

1.你覺得我今天的表現幾分?

2.你覺得我有什麼可以改進的?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前不覺得,結婚有小孩以後我才發現,原來很多人的家庭模式還是傳統的父系社會,也就是男生負責工作賺錢,女生負責教養小孩。

好吧,我得在這邊跟所有同樣身為爸爸的人,說一句男人的話:

「別把教養小孩的工作都讓媽媽做。因為…

"你會錯過這世界上最有趣的一場遊戲!"」

媽媽負責教養小孩,這當然沒有什麼問題,幾千年下來都是這個樣子。但是我必須偷偷告訴你,這種做法裏面miss了一些東西。

身為男人,你一定也覺得媽媽的話很嘮叨,雖然你知道她是為你好。但你有想過,為什麼媽媽的話總是聽起來嘮叨呢?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真的覺得「養小孩其實是父母在修補自己人生」的一個過程。

---------------
今天兒子突然又要我出數學給他算(寒假的時候有算過),然後邊算還邊纏著我、硬要跟我聽他解釋是怎麼算出來的,他想表演給我看他有多厲害......

(很盧.....沒看到你爸我正忙著消糖果嗎?)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剛剛經過某個地方正在舉行婚禮...

老婆不經意地說:「看來今天有人結婚。」

小雪:「我也要結婚。」

老婆問:「妳要嫁給誰?」

小雪不加思索:「我要嫁給哥哥。」 (什麼!!怎麼不是要嫁給我?)

哥哥很認真解釋:「妳不能嫁給我,因為我們是同一家的。」

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